Google 於今(4)日在台北舉行「Google 行動視界」(The Mobile First World)亞太區媒體活動。Google 執行董事長 Eric E. Schmidt 透過網絡連線的方式,論述亞洲正在起飛的行動趨勢,更宣示繼 Web 優先,行動優先後,亞洲接下來將成為「Mobile Only」(行動唯一)的境界。
Eric E. Schmidt 指出,正在亞洲發生的「行動第一」(Mobile First)趨勢相當驚人,此地的新興企業因為沒有傳統包袱,發展的速度比預期中的速度還要快。然而,眼看着 Big Data 價格仍然昂貴,管制仍然太多的侷限,是他感到受挫的地方。
所謂的「Mobile Only」,係指所有資訊都維繫在行動裝置;未來,網站功能將會成為資料的聚集總整而已。
根據 Google 統計,雅洲有許多人首次上網就是使用手機,甚至優先選擇手機上網,消費者對行動內容和應用程式的需求日漸攀升。亞洲已經形成了健全的行動生態體系,開發者、廣告主、消費者三方因此受惠。
接着強調,過去 20 年來,細數一個人手上最多只會持有約 5 個 IP Adress 而已,但隨着行動裝置、 穿戴式裝置的興盛,每個人手上擁有更多的網絡裝置;這些裝置不僅會彼此溝通,手機、鞋子、手錶都跟其他裝置彼此串聯。這類非侵入性監控的應用,發展性而言已經讓人期待。
相較智慧型手機的飛躍性成長,對於平板電腦的衰退,Eric E. Schmidt 表明目前仍不確認現在是否為暫時性的衰退。但不可否認,手機的使用者仍然是絕對多數。
亞洲之所以成為行動裝置的全球焦點,Eric E. Schmidt 強調此地有最多的人成為中產階級,大家都會買手機,甚至有許多年輕人為了看起來很帥也會購買行動裝置。
目前使用 Nexus 5 的 Eric E. Schmidt 坦言覺得甫發表的 Nexus 6 的 6 吋螢幕實在太大,雖然以前也覺得 Nexus 5 的 5 吋螢幕好大,但久了之後似乎也覺得還好;以此可以觀察使用者會因為逐漸習慣,可以窺見行動裝置螢幕逐漸加大的可能性。
對於總是總有輿論認為「不要一直看手機,看書比較好」,Eric E. Schmidt 提出個人看法,手機依然有提高生產力的影響,無論是生產力還是娛樂力,兩者都很重要。
未來,一旦行動革命發起,Eric E. Schmidt 闡述了開發中國家人民未來可能會面臨的環境變化。像是警力不足地點,可以藉由手機錄音、錄影甚至是打電話求助的方式,協助女性在遭遇危機時進行反制。教育部分,沒有經費購書的學生,只要有平板電腦、手機,就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教育資源;甚至是過去處於獨裁的環境,也可以透過手機變得更加開放。
窺探行動裝置在未來 5 年的發展, Eric E. Schmidt 透過日常規劃願景,他舉例,行動裝置系統會透過監控使用者的睡眠時間,選擇是否喚醒使用者,若是提早醒來,系統會提示你還可以再睡個幾分鐘。因為 Google 現有成天上萬的電腦可以協助處理,未來,舉凡使用者幾點需要吃晚餐、幾點要到機場這樣,這些都可以透過智慧型的個人裝置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