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上市引發的地圖競爭血案? | 科技媧母-最有用的互聯網相關文章

..

導語:阿里抱回了250億美元,可謂是賺足了眼球,黃袍加身的背後,也許是另一場硝煙的開始。對於地圖導航市場來講,阿里嫡系高德的存在,使得整個競爭市場頗值得玩味。

阿里上市,高德轉型,整個地圖市場越來越有意思了。

阿里抱回了250億美元,可謂是賺足了眼球,黃袍加身的背後,也許是另一場硝煙的開始。對於地圖導航市場來講,阿里嫡系高德的存在,使得整個競爭市場頗值得玩味。

一個時代的開始?亦或是一個時代的終結?那咱們就首先從高德的現狀及方向說起:

高德裁員是必然,遲早的事兒

高德作為上市公司,投身阿里之前,3000多人,一大堆和阿里、UC重疊的職能部門,裁員是遲早的事兒。估計沒有誰會比高德員工們更能體會那跌宕起伏的刺激感了:從2010年高高在上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中國地圖老大,再到突然委身阿里巴巴成為子公司,再到併入原來一直看不太上的UC,成為孫子公司。高德4年內完成了3級跳,只是一次比一次要下沉而已。

業務戰略方向,兩大改變,也可以說是抉擇——放棄O2O,砍掉政企服務業務

1、關於放棄O2O,化劣勢於無形

最近最熱的,莫過於高德新的掌舵人,俞永福,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在23日的新戰略發佈會上,他宣稱高德將退出團購業務,回歸地圖業務本身。即高德地圖絕不會為了商業利益破壞用戶體驗,堅決不成為「團購導航」,高德不再走O2O之路。

但從地圖O2O角度來講,高德並沒有優勢。之前「高德+神馬搜索」雖然宣稱進軍O2O,但相對於「百度地圖+百度搜索+糯米」的O2O陣營組合,缺少地推團隊,儘管有美團的幫襯,但阿里所佔的股份話語權畢竟少了點,遠不如百度嫡系糯米給力。這樣看來,高德選擇放棄O2O,無疑是明智的,把高德競爭百度的劣勢化於無形了。

2、關於砍掉政企服務,運營商最為尷尬

俞永福除放言高德不做O2O外,未來在「高德新戰略」中,也將看不到高德曾經一度強勢的2B業務的影子——砍掉了傳統的高德政企服務,運營商服務。

高德的這一轉變,受影響衝擊最大的,無非是2B陣營里三大運營商,因為除了合作之外,它們之間還有着說不清道不明的競爭關係。

長久以來,運營商致力於增值業務的拓展,又因為手握基站資源,地圖這一市場,也未有放過,陸續推出了各自的地圖導航產品,包括中國移動的「和地圖」,電信的「天翼導航」,聯通「智慧交通·隨沃行」一鍵導航產品。而這些地圖業務幕後強有力的支撐者,正是高德。

合作與競爭並存!——如果說運營商選擇高德,當初就帶着不情願與矛盾,如今合作后高德砍掉相關業務,「倒戈一擊」,運營商是「啞巴吃黃連」。——手機定位可以說是運營商的基礎服務,定位問題必然涉及用戶的安全、隱私。如果運營商自己的位置服務無法開展,這個問題該如何確保?而接受淪為地圖商流量通道的現實,對運營商們來講,又是難以接受。

移動互聯之爭和高德的劇變讓運營商地圖業務形成真空,這對運營商位置服務這一基礎業務乃至用戶隱私的安全形成極大的威脅,未來該何去何從?獨自垂淚?或是另謀合作夥伴?看運營商們的抉擇了!

押寶車聯網,祭出殺手鐧

阿里雲與高德整合。向車聯網深度挺進。

7月23日,上汽與阿里簽署了「互聯網汽車」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積極開展在「互聯網汽車」和相關應用服務領域的合作。據稱,該車將充分集成阿里巴巴集團的「雲OS」操作系統、大數據、阿里通信、高德導航、阿里雲計算、蝦米音樂等資源和上汽集團的整車與零部件開發、汽車服務貿易等資源,整合雙方線上線下資源,為用戶提供智慧出行服務。

這是阿里與上汽合作主攻前裝市場的一個大的動作,對此有人看好有人看衰,不管旁觀者怎麼看,阿里算是幫高德邁出了車聯網的重要一步。那麼接下來,阿里會謀划點什麼呢?聯想去年夏天的「免費」大戰,高德在車載導航市場,很可能舊技重施,選擇免費策略!進一步整合車廠資源!

1. 在「高德新戰略」中,車載導航預裝業務也將淡出,換言之,某種程度來講,高德放棄了這一塊兒的營收。通過免費策略,網羅車廠資源,將是高德進一步搶佔車聯網的捷徑。後續再通過各種滲透實現增值服務,無疑高德是最後贏家。

2. 前裝車載導航市場,四維與高德市場份額基本相當,一旦高德在車載導航免費,四維受到的衝擊必然最大,B端營收將受到重創。

作為老牌地圖運營商,四維與高德分別佔據中國車載導航出貨量市場60%和40%份額。起步於企業市場的高德在車載導航市場雖不及四維,但相對四維等更老牌地圖公司,高德是較早覺悟並擁抱移動互聯網的。所以四維在2C端沒有相關產品的布局,而在2B端與高德也未有市場份額的絕對優勢。

近期大家都知道,阿里剛剛入手250億美元,大把的銀子可以幫助高德在車載導航市場「免費」。對於阿里,無非是後花園拔草,少收入幾個億,根本不算什麼。對於車廠,免費的高德無疑是另一更好選擇。就此,車廠資源,則不費吹灰之力,盡數收入阿里高德囊中。受衝擊最大的無非是四維。

四維營收主要來自前裝市場,這部分市場受到衝擊,將是致命的。四維又將如何面對?如何突破,如何尋找新盈利點?盟友騰訊,接下來會否聯手出招?騰訊屆時能否向四維輸血?

說說眼前的,9月24日,四維與騰訊聯合推出了車聯網產品——趣駕WeDrive。這標誌着自2014年5月騰訊入股四維后雙方在共同開拓車聯網領域上的合作首次落地。趣駕WeDrive的推出,對於四維來說,進一步豐富了在車聯網領域的內容和服務,騰訊的億級粘性用戶也將對四維數據資源有所助力。與此同時,兩者的強強聯合也會讓騰訊系的車聯網產品快速進入車機,使騰訊在BAT的車聯網爭奪拔得頭籌。

可見二者的合作,正在向「1+1>2」的模式跨越,相信若是到彼時,有騰訊的支持,四維不會太慘。當然也不排除騰訊坐收漁翁之利,或許等四維股價跌落而抄底?

當然這隻不過是猜想,親們,且看且珍惜吧。地圖圈兒自從BAT陣營加入后,就是一句話「貴圈兒真亂」!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中國內地資訊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