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食評

..

一向都不太喜歡看食評,因為我覺得,你吃你的,我吃我的,你的味蕾與我的味蕾本來就不一樣,飲食偏好與生俱來,你愛你的味道,我愛我的味道;再加上 年齡、經歷、生活習慣等不盡相同,你喜歡的可能對我而言是個災難。再說句難聽說話:「三代富貴,始可談食」。有些時候看某大飲食討論區的經驗告訴我,要懂 吃,比讀博士學位更難;未見過世面的,可能一頓數千元的中菜已經把他嚇怕了,更甚的是根本不能分辨出來,說句「跟大排檔有甚麼分別?還不是吃了飽肚?! 只有白痴錢多得沒處散才會吃那樣的貴菜!」看倌們可能覺得我歧視,但卻是事實。未吃過四頭吉品鮑的,怎去評四頭吉品鮑?

唯獨是『香江食評』這個blog形式的飲食網站,我是會看的。首先,他們寫的都是比較有份量的餐廳食肆 – 對,我才不要你告訴我,哪裡的車仔麵好吃;我才不要你告訴我,哪裡的雞蛋仔新鮮熱辣,我自己不會去試嗎?不好吃的話放下錢走好了。香江食評的作用之一是: 如過你要找比較好的地方宴客的話,看他們的食評可以省掉你去試菜的時間。他們品評的食肆,大部份都是高級食肆(大部份吧),廉價食肆不是他們的那杯茶。他 們的食評家們(該是集體創作吧)雖然不是一些耳熟的名家,但卻不是一般會被大場面「拋窒」的人,能夠巨細無遺地從服務、擺設到酒水食物去評論食肆。

另外一樣食評的要點:除了懂吃,你還要懂寫;文筆不好的話,再好的菜你也不知從何寫起。看某大討論區,那些寫吃的,連怎樣形容吃也不懂,一味的「口 感」這「口感」口感那。他媽的,甜便甜咸便咸有嚼勁便有嚼勁,口甚麼感了;香江食評在這方面亦比較好,起碼不會搞出「雞有雞味魚有魚味」這經典爛笑話;雖 然我明白,這個大陸爛貨當道的年頭,「雞有雞味魚有魚味」已經不是那麼天經地義。

最重要的,是香江食評沒有收錢寫食評(我也沒有收錢替他們寫鱔稿,請放心)的 – 我怎知道?看罷食評去相同食肆吃一餐便知道了,收錢寫的騙不了你一天!不信的話,自己去看看再試試吧:http://www.drinkeat.com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中文 Web 2.0 網站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