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超百萬,手機大廠的又一次豪賭

.. 「今年上半年渠道特別難做,現在多數大商都是在想哪裡可以融資,哪裡可以借錢。」談及今年經銷商的狀態,身為某手機品牌經銷商體系一員的李冰感嘆道。

今年年初開始,品牌方不斷透露出「大幹一場」的信號,也格外的強調利潤,以至於省公司的提貨任務比以往多了不少,李冰不得不拿出大量現金去提貨,確保後續的配貨不會出現問題。但沒想到的是,「P系列」的遇冷,讓李冰的庫存壓力驟增,此前通過配貨得來的「附加品」也都躺在李冰的倉庫當中。

從李冰的視角來看,生意「不好做」是一個立體問題,外部市場的反饋只是其一,更多的壓力反而是來自內部。現有的渠道體系之下,頭部商尚有虧存的餘地,而對於腰部以下的經銷商來說,每跟進廠家一次「可能爆款」的產品都要壓上大半身家。

李冰是通訊圈的老前輩,跟着品牌一起做渠道方面的業務已經十幾年了,也參與品牌去年大規模擴張授權店、堡壘店動作,只是現實的壓力讓李冰不得不重新考慮更換代理品牌的可能。


缺貨的門店


「思考一下是渠道比產品快半步還是產品比渠道快半步更有優勢?」

在去年某品牌60系列剛剛發佈,該品牌副總裁在廣州走訪時曾留下這樣一段話。在此之前,這一品牌要求經銷商在全國範圍內大面積擴店,不論大小,計劃在年末前把門店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快半步」的渠道是60系列能夠迅速佔領市場的核心前提,同時也給連年虧損的經銷商打了一針「強心劑」,有不少經銷商對雷峰網表示到:「那時候大家信心很足,僅這一波就已經將我們前幾年的虧損都賺回來了。」

只是讓很多經銷商想不到的是,好日子才沒過幾天,就要面對新的難題。

「從今年三月份開始,生意就開始不好做了,一方面是有些貨我們想賣,但缺貨很難拿到;另一方面是廠商今年業績壓力很大,進貨時候需要搭一些不太好賣的貨,導致我們庫存也很大」經銷商劉朗告訴雷峰網。

按照供應鏈的說法,今年Q1季度,該品牌將60系列產能轉移到即將發佈的P系列,導致60系列標準版在不少門店處於長期缺貨狀態,也正因如此,60 Pro、60 Pro+在線下的提貨要求變得更為苛刻。

「當時缺貨的時候,進一台60系列的熱銷版本要搭兩個電視,有些大的經銷商甚至被要求搭八個電視,嚇得都不敢賣了」劉朗告訴雷峰網。

「缺貨」對部分經銷商是相對而言,以368、金種子等頭部核心商為例,在面對更苛刻的配貨策略時,頭部商有足夠的資金能夠消化,自然會得到更多的資源傾斜;而腰部商想要快速清掉配貨庫存,就會選擇對熱銷品進行捆綁售賣,反而會擾亂價格秩序。

這個現象在地域上也有一定體現,一個很明顯的區別是,一線城市的強商門店基本都是有貨的,部分門店還會建議消費者購買更高配的「至臻版」套裝,區別是會多上千元耳機產品,而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或者腰部商的門店裡,哪怕是接近產品周期的結束時刻,都難以一見60系列的現貨。

在市場壓力下,產能的調整隨之而來:在6-7月份的時間節點對60系列進行了加單,優先供給60 Pro、60 Pro+兩個版本保持市場熱度,並調整Pura 70備貨,在線下做出清庫存的動作。

不過產能的調整並不見得能解決產品「缺貨」的問題,至少在新的70系列發佈前不會。

從劉朗的視角來看,今年該品牌在融合業務上有着很大的壓力,各地主官都曾對經銷商放出話來:現在多拿一些配貨,等下次熱銷品就多分一些。有不少腰部經銷商原以為扛到P系列的發佈就能等來春天,結果卻等來了另一個轉折點。

P系列手機發佈當天,有不少經銷商對雷峰網表示:客流量有很大提升,但對比預期過高的價格讓消費者更多持有觀望態度,顯然P系列並沒有承擔起穩定市場的角色,反而進一步暴露了該品牌在各價格段承壓能力弱的缺點。

據供應鏈的消息,今年年初該品牌定的銷量目標達到了7000萬台,後續調整為5000萬台,然而截止7月底,銷量才僅為2400萬台。

「今年由於新的禁令,低端產品沒辦法用高通芯片,所以會有比較大的影響,但從品牌勢能來看,下半年出貨量達到4000萬台以上沒啥難度。」某供應鏈人士向雷峰網給出的自己的判斷。

反過來看,如果低端產品產能受限,想要完成年出貨目標的話,廠商勢必會在定價上做出一定的妥協。


遲來的降價


7月中旬,發佈剛剛滿 3 個月的P系列,正式宣布下調價格,其中Ultra版本相比首發價格直接降價1000元,售價8999元起。8月15日,該品牌再次下調60系列價格,最高降價可達800元。

對經銷商來說,降價是很突然的一件事,這代表着原有配貨而來的庫存將會繼續積壓,而熱銷品的流速將會加快。不過一個好消息是,P系列被匹配到了一個正確的價格。

P系列的降價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劉朗告訴雷峰網:「P系列的之前就有些『德不配位』,這次降價還是有效果的,銷量有了小幅度的提升。」

根據某國代員工王海的說法,品牌之所以願意降價是因為今年已經完成了穿戴業務的銷售目標,部分地市也取消降級政策,換句話說,經銷商哪怕完不成銷售任務,也不會受到懲罰。

今年開始,該品牌將穿戴業務的銷售目標進行了小幅度提升:「從內部考核目標就能看出來,之前穿戴業務能夠占考核的6-7分,現在提升到了8-9分」王海說道。

穿戴業務業績考核的提高,意味着經銷商在提貨時需要搭更多的貨,完成更多品牌下達的目標。而部分省市取消降級制度,意味着廠商不再需要給經銷商壓力去配貨,強行達成銷量,熱銷的手機品類也不再被「配貨」而捆住手腳。

只是在這個政策的延伸下,部分地市主官執行下來的動作仍有些變形:「今年7月初,該品牌忽然把Watch GT4給取消管控了,這個產品市場反饋非常不錯,明明可以再做一段時間,結果因為取消管控,導致四處串貨,到處拋貨,價格直接被砸到冰點。」某地區的品牌渠道經理趙剛對雷峰網說道。

地市主官的決策失誤是因為品牌內部「重利潤政策」帶來的壓力,而在此基礎上,有部分省公司的動作同樣出現變形。

在經銷商劉朗看來,品牌部分渠道員工一直在「朝令夕改」:「現在的操盤為了滿足業績壓力,經常和我們許諾,只要我們拿了這批貨,下一次分貨的時候就會多分一些資源品,結果等到下一次分貨的時候,這批資源品又被挪作他用,我們只能硬虧這筆錢。」

該品牌在回歸之後雖然手機終端業務的流速有所提升,但平板、PC設備的銷量並沒有顯著增長,所以經銷商實際賣產品的利潤並沒有那麼高。另一方面,品牌對經銷商提供的幫助也極為有限,此前快速擴張陣地導致優質門店資源已經消耗殆盡,現階段唯一能做的只有幫助商做好門頭,培訓更專業的團隊。

換在前兩年,經銷商還能通過運營商業務去填補門店業務帶來的虧空,運營商在補貼力度上有了明顯下降,對部分經銷商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渠道經理趙剛對這件事也表示比較無奈:「只要有KPI的存在,就必然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目前來看很多賣車的經銷商都是賺錢的,但如果只做1+8業務的客戶就大概率會出現虧損的情況」。

此外,趙剛的感知中,迫於未來發展的壓力,今年造出了太多不賺錢的產品去試水這個市場,去壓着經銷商去提貨,這也是商感覺今年「不好做」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說PC、平板、手錶這些IOT產品能夠少那麼一兩款,廠家可以不用投入更多精力研發,經銷商也不用壓那麼多的貨在倉庫,無論是對品牌方還是經銷商來說,今年都能過的更舒服一些」趙剛說到。

王海也向雷峰網佐證了這一說法,根據內部的調研數據顯示:截止七月,全國經銷商的虧損比例接近40%。

好在今年下半年,廠商已經改變了擴張門店的渠道策略,要求各省經理對原有陣地翻新,提高門店標準,此外原有門店開始優中選優,將不賺錢或賺錢少的門店進行形象升級,不合格的門店直接關停。

只是,這一遲來的政策對已經虧錢退場的經銷商來說,着實晚了一些。


誰來為「利潤」買單


「回歸之前大家還有些盼頭,可現在的日子,比回歸之前還難。」李冰道出了當下的處境。

對經銷商而言,門店的建設意味着要把大量的資金投入到低流速、慢回報的項目當中,以二線地方的門店建設為例,劉朗告訴雷峰網:「投入建設一個大型門店需要500萬左右,如果是將近1000平的生活館,就要投入1000萬左右,對比當時擴店的開銷,壓貨的錢只能是九牛一毛。」

除了經銷商業務虧損外,售後也是虧損比較嚴重的板塊。做售後業務的王楠告訴雷峰網:「早在22年下半年,售後的生意就已經不好做了,前段時間聽說有個商,一個省一個季度就虧了30多萬。」

在王楠的印象中,由於涉及到品牌形象、服務、人員配置等方面,售後門店的投入遠高於生活館,也正因如此,該品牌對售後商極為嚴格,稍有不達標就會受到處罰,甚至有部分職業經理人用處罰去充噹噹地業績。

「這兩年售後的業務量下降,售後經銷商賺錢越來越困難。」王楠對雷峰網表示到,「今年有幾個體量大的做售後的商都退掉了,還有一些想退但退不出去的,去年還有人接店,今年連接盤的人都沒有」。

兩個月前,該品牌曾在部分省市推出規定,將原售後業務移交給Hes體驗店,並要求體驗店客戶對售後人員進行補充。能夠看到的是,廠商已經意識到售後渠道的壓力過大,最終選擇將壓力承接給更有實力的Top商家。

從這一點延伸來看,經營問題只是今天經銷商們所面臨的困難的一部分,問題的根源還是口袋裡的資金不夠了。

在當時浩浩蕩蕩的擴店運動中,有一些經銷商是貸款去建設的門店。門店投入本身賺錢速度就慢,再加上其產品勢能的下滑,在銷售上也沒有賺到錢,這些經銷商的壓力驟然增加,而在廠商森然的經銷商等級制度下,想要下次拿到更多資源品,就要在這次通過貸款進更多的貨,去為下一次「翻身」做準備。

前段時間也傳出了部分經銷商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甚至走向「極端」的消息,對此廠家的結論是經銷商經營不善導致,但也只有身處其中的李冰才知道自己沒得選:「在體系裡面,如果你不跟上腳步,那就拿不到資源,拿不到資源的後果就是掉隊出局。」

對於下半年的手機市場,還是有不少樂觀的聲音出現,一些機構也給出了不錯的增長預期:在2024年Q2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5%,而在Counterpoint給出的數據中更是顯示,這一季度也是三年來增長率最高的一個季度,預估全年中國手機市場的銷量將會有3%的持續增長,銷量能夠達到2.7億-2.8億之間。

根據調研機構的數據顯示,2024年Q2季度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超過7000萬台,其中vivo高居榜首,市場份額達到了19%,OPPO、榮耀、華為緊隨其後,市場份額分別為16%、15%、15%,華為的市場份額同比去年的12%,提高到了15%。

從銷量來看,vivo得益於X100系列的成功,在3000以上價格段有着明顯的增長,能夠佔據10%-20%的市場份額。而榮耀和OPPO則是在200美金-400美金這個價格段有着極強的競爭力。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今年雖然市場佔有率排名並不靠前,但在3000元以上高端手機出貨量佔比已經達到了22.1%,顯然已經進入了「高質量增長」的階段。

雖然各家在上半年市場已經交出了超出預期的答卷,但同時這也意味着在下半年,各家的廝殺將會更為殘酷。其中以華為為代表的企業更是早早就做好了準備。公開信息顯示,華為即將在9月10日的發佈會上,發佈Mate 70系列以及全新的三摺疊屏產品:華為Mate XT非凡大師。

這款產品同樣採用提前預定的方式進行銷售,9月7日的12:08分,華為Mate XT非凡大師正式開啟預定,華為終端方面稱,預訂通道剛剛開啟,預訂人數就過萬,截止當天下午5點多,華為商城顯示已經有百萬人預約。二手平台上早有賣家掛出了購買鏈接,價格從3萬-10萬元不等。

從過往來看,華為的摺疊屏產品在發售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能夠保持較高的溢價,這意味着經銷商可以通過該產品賺到足夠的利潤,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次華為三摺疊屏手機的首批備貨量僅有4萬多台。

有業內人士預測,華為Mate XT非凡大師的起售價可能會在2.3萬元,首批稀缺貨源溢價能達到3萬,後期也能保持5000元的溢價。

「華為三折的預定量越高,我們這些小商就越難受,因為我們根本就拿不到貨,壓根就不敢想」在華為Mate XT預售當天,有經銷商對雷峰網說道。

「這次的三摺疊產品華為打算按照白名單、短渠道的方式去運作,可能連TOP 368都不一定能拿得到,以廣州為例,超過1000家華為的店鋪,不超過10家能拿到三摺疊,所以這次經銷商還是要靠Mate 70系列去賺錢」趙剛對雷峰網說道:「從內部預估來看,Mate 70系列差不多能做到Mate 60系列的70%左右。」

當然,華為今年的表現也足夠亮眼,根據華為公布的上半年業績,銷售收入達到了4175億元,同比增長34.3%,凈利潤率13.2%,約551.1億元,如果今年華為能夠繼續保持增速,全年很有可能實現超8000億元的銷售收入,重回巔峰時期。

從近期IDC所公布的《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季度報告》中顯示,2024年二季度全球市場出貨量為4,374萬台,其中華為超過蘋果、三星等廠商位居第一名,市場份額達到了20.3%;而在中國市場,華為也以38.4%的市場份額佔據第一名,遠超第二名小米的18.8%。

在華為增長的利潤背後,離不開整個終端的支持,而下半年華為想要達成全年目標,終端的支持顯然要加大力度。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業界資訊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