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具備上述技術能力的生物製造公司「食氣生化」完成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由博遠資本獨家投資,明德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食氣生化成立於2023年初,兩位聯合創始人聞志強博士和汪慶卓博士為中科院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同門師兄弟,所在課題組服務了百餘項工業化項目,課題組培養的多位人才已創立近10家知名合成生物學公司。
「非共識」選品理念: 用高技術做低附加值的大宗產品
從技術角度而言,以食氣梭菌為底盤,以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工業廢氣為原料,有潛力發酵生產多種產物。但在創業之初,食氣生化的兩位創始人便篤定選擇開發大宗化學品,而非高附加值產品。
「高附加值產品的很多價值是體現在品牌、渠道上,技術創新帶來的成本降低、質量提升並非最核心的競爭要素。」聞志強對36氪表示,「因此,我們的選品理念是:用高技術做低附加值的大宗產品,通過高技術把成本降低到極致后,自然就具備了核心競爭力。這對於技術型創業團隊來說,也是以力破巧的最優路徑。」
基於這樣的理念,綜合市場與技術兩方面考慮,食氣生化選擇了丁醇作為首發產品管線。當前丁醇的全球年需求約450萬噸,市場規模約400億人民幣,且在持續增長。作為標準的大宗化學品,丁醇的下游市場銷售競價充分,產品達到工業標準后,是典型的「價低者得市場份額」。
「傳統生產丁醇的主流路線是通過石油-丙烯工藝,原料成本佔比超過60%;而我們採取的食氣梭菌發酵法,以工業廢氣為原料,原料成本佔比遠遠低於傳統路線,物料能耗與水處理等成本與傳統路線接近」汪慶卓介紹道,「我們正以創新技術重構大宗化學品的成本邏輯,通過主動降維,構築競爭優勢」。
除銷售大宗原料收入外,據公司測算介紹,相比於石油基丁醇,通過上述生物製造技術生產一噸丁醇,可減少約4噸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未來通過切入CCUST(碳捕獲、利用、儲存和轉化)商業化市場,通過碳指標、碳匯交易等,也將獲得附加收益。公司計劃未來為不少於10家大型煤化工、電力企業交付碳減排裝置,碳減排總量超100萬噸/年。
穿越周期的增長力:建設柔性技術平台
成本之外,大宗產品的另一個核心邏輯就是周期。通常,大宗產品追求規模效應以攤薄固定成本,因此裝置大型化、一體化、產業集群化非常普遍,而且每種產品嚴格對應着不同的工藝路線,反應器、催化劑以及原料公輔設置;一旦產品(產業鏈)的下行周期來臨,通常難以轉產,虧損嚴重。因此,設計柔性技術平台,使企業能夠儲備多種產品管線,並且能靈活、低成本地切換至關重要。
實現上述柔性切換的核心在於對梭菌的理性改造能力,及產品開發、工藝技術迭代升級的能力。但食氣梭菌作為非模式微生物,一直存在培養難度大、遺傳操作和基因編輯門檻極高等特點。
據介紹,食氣生化創始人既往所在科研團隊研究梭菌遺傳操作和基因編輯20年,率先開發/使用了梭菌領域一半以上的基因編輯工具。基於公司團隊對梭菌代謝途徑調控和操縱的能力,其能夠在食氣梭菌中進行複雜代謝途徑構建、調試和優化。現階段,食氣生化已開發出可完成複雜代謝路徑的特種菌株,具備30餘種酸、醇、酯類下游產物的合成能力,有望賦予企業去周期屬性。
另外,食氣生化正在南京自建菌株改造平台、計算模擬與自動化平台、設備與工藝技術平台,以推動技術和工藝的高效研發、落地和迭代升級。建成后的大技術中台,將支撐食氣生化持續性地在全球各地系統化、標準化、體系化的輸出先進的氣體發酵產業能力,引領行業發展和變革。
根植中國資源稟賦的工程化實踐:先產業、後行業
在碳轉化行業中,用二氧化碳等工業氣體生產燃料乙醇的技術路徑、商業可行性已經得到初步驗證。典型如美國朗澤科技(LanzaTech)以一氧化碳為原料,利用梭菌氣體發酵生產乙醇及菌體蛋白;中國首鋼朗澤建立的產線已經實現數萬噸燃料乙醇量產 ,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工程上有成功的案例珠玉在前,對食氣生化創始人來說,下一步也是將領先的技術優勢與獨到的選品邏輯付諸工程化和商業化。
聯合創始人聞志強是化工本科出身,同學及師長多在大型化工企業、設計院、應急、環保、化建、石化協會、化工貿易公司任職,對大型化工裝置的建設、運營執着深沉。目前公司核心團隊中,萬噸級工廠10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工程師佔比近半。聞志強表示,我們創始團隊非常清楚,自建工廠的難度、代價和壓力有多大,但堅信,只有真正建設和運營過工廠,掙到過產業(產品)的錢,而且活的不錯;才有可能在未來氣體發酵產業爆發時,通過做技術輸出及迭代升級,掙到行業的錢。
」商業化道路千萬條,建廠第一條」,汪慶卓補充道,氣體發酵產業體系尚未成熟,募資做中試和建廠是過窄門,也是鍛造長板,構築壁壘的必行的遠路。
當前,食氣生化已與中部地區一家大型煤化工企業建立合作,以深度綁定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廢氣原料來源降低碳源成本;同時煤化工企業有成熟的水電汽氣公用工程供應及三廢等排放系統,在其園區內部建廠,能夠有效降低固定資產投入。「食氣梭菌噸級發酵中試產線建設進展良好,預計2024年Q2可以投入運行;」聞志強表示,百噸級示範產線項目合作已達成,並規劃了年產萬噸丁醇的氣體發酵超級工廠。
2024年初,丹麥氣體發酵初創公司 Again 宣布獲得10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並啟動首個碳利用工廠。 國內,氣體發酵企業首鋼朗澤2022年完成Pre-IPO輪融資,投后估值43億元,已進行上市���導,後續將衝刺A股IPO。中國有深厚的工業製造業基礎,尾氣、合成氣等資源豐富,具備氣體發酵所需的規模化碳源。在碳中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倡導下,將工業廢氣轉化為大宗化學品的創新技術及產業化落地,值得重點關注。
食氣生化創始人聞志強表示:」感謝博遠資本對我們的支持和鼓勵,讓我們心懷產業翹楚的夢想。驅動行業變革的技術和機會很難得,氣體發酵技術和雙碳目標將是非常重要的契機。我們有信心在資本的加持下,充分發揮自身領先的食氣菌編輯、改造技術和過硬的工程化能力,在氣體發酵和碳源變革領域風雨兼程。「
博遠資本投資副總裁許羊博士表示:「氣體發酵技術前景廣闊,使用工業尾氣以CO,CO2代替糧食玉米葡萄糖作為生物製造的原料,結合氫氣製造綠醇(燃料乙醇,丁醇)同時還能產出飼料菌體蛋白,幫助國家解決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問題。」
明德資本合伙人胡茗譯表示:「有幸和食氣生化團隊從創業伊始就深度合作,我們深信基於工業廢氣的氣體發酵技術不僅可以引領合成生物學的碳源變革,也將在碳中和大背景下提升碳利用的經濟驅動力。食氣生化既有全球前沿的研發積累,也有深厚的化工產業經驗,期待他們可以引領整個行業的變革。」
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