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苏钥机(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院长)
扰攘竟月,传媒大亨梅铎(Rupert Murdoch)终于再掷千金,上周得到道琼斯公司(Dow Jones & Co.)前大股东Bancroft家族首肯,以每股60美元、作价共56亿(437亿港元)收购了心头好。不出一周,日前梅铎便藉公布新闻集团(News Corp.)季度业绩的机会,大谈他改革道琼斯的大计,踌躇滿志。
在强调用户当家的“第二代互联网”(Web2.0)高唱入云之际,百年老店道琼斯竟仍可善价被沽,不免惹来同行憧憬:究竟在新媒体大力冲击之下,旧媒体如道琼斯的故事会否梅开二度?又,新旧媒体将如何整合、求变,带我们(或被我们带往)何处去?
媒体之变
今天讲的“新媒体”,与十年前科网热潮方兴未艾的“新媒体”,大大不同。当年,任何传统事物一旦沾上“网络”二字便被点石成金,对报业老板而言,所谓“新媒体”,不就是为旗下报章在互联网上注册一个网址而已吗?只要多请几个“资讯科技”人员负责上传报章内容,再要求旗下记者把相片和录音数码化便可,所费无几却声价十倍。结果如何?
世上无免费午餐,如此缺乏破格精神的做法当然惨输。中文大学新闻及传播学院院长苏钥机如此说:“新媒体表面上对旧媒体不利,但事实并非如此。报章的历史和传统、读者的惯性和信任,使白纸黑字的实体报章远比其网上版可靠、可信。”
来到Web2.0时代,苏钥机相信,新、旧媒体必须互为表里、彼此借力,才能扩展地盘、继而赚钱。具体整合之路应该如何,大家都在寻找答案,但相信必备的条件是Web2.0的平台。
报业之变
不少人臆测,梅铎之所以会看上道琼斯,诱因之一是其旗下的财经报章《华尔街日报》。果然,把这份金融报章综合化、试图取消其网上版之收费,正是梅铎日前公开的改革大计之一。《华尔街日报》网上版共有订户九十余万,除订费外,收入来源还包括网上广告,是少数销路及利润皆站得住脚的“旧”媒介,其内容又能跟报纸结合──不像许多网站,仅为报章附属而已──梅铎当然无宝不落。
梅铎企图取消《华尔街日报》的订费,但苏钥机却认为,网上报纸逐步从免费走向收费才是大势所趋:“今天网上报纸不收费,难道五年、十年后也不收吗?凡网上内容都免费,这是神话。”不少网上报章,已着手从皇牌专栏、昔日新闻(Archive)中收费。在网上予取予携的老好时光,将成过去。
记者之变
从“身兼多职”的第一代互联网来到现在,究竟记者们还得如何三头六臂,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属于自己的方寸之地?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可能是条出路。
欧美有不少名记者,早就脱离集团羁绊,以博客身份脱颖而出。最近在网上被揭穿身份的“假乔布斯”(Fake Steve Jobs),便是一例。这名博客真身是《福布斯》杂志的科技版编辑Daniel Lyons,他因为模仿苹果电脑的乔布斯(Steve Jobs)撰写博客文章而一举成名。该博客不但获得乔布斯和微软主席盖茨浏览,他本人更被商业杂志《Business 2.0》连同乔布斯真人,同选为本年度50个影响世界的强人之列。更出乎意料的是,当他的身份被《纽约时报》揭露后,竟获公司垂青,被《福布斯》顺势宣布他的“强势加盟”,名正言顺成为杂志专栏博客一员。
苏钥机说,过去新闻集团为免旗下名记者自抬身价而刻意将之“非明星化”的想法,可能要转变。为免“生招牌”流向别人田,苏笑言,学网络公司给予名记者若干股权也许是个办法:“那就不怕他们‘走佬’。”
读者之变
在Web2.0的讨论中,用户的授权(empowerment)几乎是最被吹捧的。但苏钥机对这方面的看法却相对保守。“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Web2.0呢?其实际影响有多大呢?‘巴士阿叔’事件是‘偶发为主的非常态例子’,就和中六合彩差不多,未能造成颠覆传统的效果。”苏认为,类似“巴士阿叔”或“福佳始终有你”的事件必须频密发生,才能从量变走到质变。
对于被炒作得沸沸腾腾的Web2.0,苏钥机以一个学者的视点,著大家头脑要冷静:“Web2.0的影响,可能‘滚’大了。”
Web2.0生财之道.系列一
想在手机阅读更多网络与创业资讯?下载【香港硅谷】Android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