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施工屬於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然而近年來建築工人不斷減少、用工成本不斷提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減少了325萬人,平均月收入增加至5358元。建築業是農民工主要從事的行業中,人數減少最多、工資漲幅最大的行業。
同時,建築業的缺人問題還在日益加劇。根據南通大學的一份研究預測,如果建築業不進行技術變革,勞動力供需缺口將在2030年達到1512萬人,年均增長率為24.8%。這將帶來萬億元級別的勞動力替代市場。
方石科技關注到了這一市場需求,着力研發建築機械人以提升施工效率。2019年,方石科技開始研發建築機械人,目前已經有混凝土地坪施工機械人、牆面天花板噴塗打磨機械人、地磚鋪貼機械人、室內測量機械人等多款特種建築機械人產品。
方石科技建築特種機械人產品矩陣
並且,方石科技依託於模塊化設計和物聯網系統,打造了建築機械人通用平台。以通用平台適配不同的建築施工場景,從而降低建築機械人的開發成本,提升對不同需求客戶的交付能力。
36氪獲悉,方石科技正在進行A輪融資,計劃募資金額為8000萬元。本輪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研發投入和產品交付。
找到落地場景,實現建築機械人產品商業化
建築機械人是房地產市場的下游環節,上一輪行業熱潮是因為房地產巨頭入局。2018年,碧桂園集團成立全資機械人子公司博智林,帶動起一輪建築機械人行業熱潮。
從博士階段到業界,方石科技CEO李思橋一直從事工業機械人研發工作。2018年,李思橋加入博智林,擔任建築機械人技術研發總監。李思橋告訴36氪,相較於工業、倉儲物流、服務等成熟機械人賽道,建築業的智能裝備滲透率還很低,建築施工存在巨大的人工替代機會。
「那段時間,建築機械人在國內外基本上處於空白階段,我感覺到國內建築機械人團隊,有機會在世界佔據領先位置。」李思橋表示。在博智林,李思橋帶隊研發了多款建築機械人原型機。2019年下半年,李思橋和團隊成員一起成立方石科技,專攻建築機械人產品和現場解決方案。
方石科技選擇從最適合落地的施工場景入手,首先研發混凝土地坪施工機械人。建築工地澆築混凝土后,需要大量人力將地面整平、抹平、抹光。同時,地坪施工的標準化程度較高,適合用建築機械人替代。方石科技與中建八局、北京建工等大型建築企業合作,在項目工地上迭代了三款地坪施工機械人產品,分別是四輪激光地面整平機械人、履帶抹平機械人、四盤地面抹光機械人。
根據李思橋介紹,在大面積地坪施工的場景下,地坪施工機械人的人工替代率達到40%以上。以一個15-20人的傳統施工班組使用三台地坪施工機械人來測算,建築機械人的投資回本周期在6-8個月左右,地坪施工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左右。
項目施工現場
2021年9月,方石科技完成了商業化測試,隨之開始接到建築公司的採購訂單。2022年起,方石科技開始小批量交付地坪施工機械人,目前交付量累計超過300台。李思橋告訴36氪,「這也是目前國內建築機械人出貨量較大的產品。」
2023年,方石科技還向澳大利亞客戶銷售了三台地坪施工機械人,成為「國內較早將產品賣到海外的建築機械人公司之一。」
拓展產品線,建立建築機械人通用平台
從地坪施工機械人交付開始,方石科技將產品線拓展到室內二次結構和裝修施工領域,開發了牆面天花板噴塗打磨機械人 、地磚鋪貼建築機械人和室內測量機械人。方石科技開始將產品系統化、平台化。以牆面天花板噴塗打磨機械人為例,通過更換前端的施工工藝模塊,一款機械人本體可以完成噴膩子、打磨、噴漆三步工藝。
噴塗打磨一體機械人
通過機械人模塊化的本體設計、施工工藝模塊以及物聯網系統,方石科技搭建了建築機械人通用平台。李思橋表示,「從產品端進行平台化、系統化,用建築機械人通用平台去覆蓋更多的工藝路線。這是我們在過去四年在產品研發和商業化交付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方石科技也並非沒有遇到挑戰。建築行業的特點是層層分包,大型建築企業接下工程總包合同,再將總包合同拆分給各個專業分包商。對於建築機械人這類新產品,大型建築企業有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的產品購買需求,而專業分包商則更傾向於增加工人數量,缺乏購買意願與培訓工人使用的能力。
針對專業分包商客戶,方石科技的解決辦法是提供產品租賃和施工培訓服務。方石科技通過與第三方勞務公司合作,組建了熟練使用建築機械人的施工團隊。在降低勞務成本和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做到效率高於傳統施工方式。
地磚鋪貼機械人
李思橋表示,方石科技是目前產品線較為豐富的建築機械人創業公司,擁有從地坪施工、噴塗打磨、地磚鋪貼到測量機械人等六大產品系列。並且,方石科技還在與下游產業方客戶合作,根據具體的施工場景,依託建築機械人通用平台技術迭代現有產品、開發新產品。
「建築機械人通用平台是我們的核心技術優勢,同時我們還有相對成熟的銷售體系和商業模式。」李思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