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 50 位兩院院士、200 位青年科學家!2023「青年科學家 50² 論壇」深圳舉辦

..

9月24日,由南方科技大學、騰訊公司共同主辦的第三屆「青年科學家50²論壇」在深圳開幕。韓啟德、竇賢康、薛其坤、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超過50位兩院院士,20位大學校長、副校長,50多位新基石研究員,近200位「科學探索獎」獲獎人齊聚南方科技大學,共議科學前沿和科技人才培養等熱門話題。

今年的論壇以「聚焦原創,突破邊界」為主題。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發佈重磅研究報告《「科學探索獎」的特徵與創新》,並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竇賢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展開了一場關於青年科學人才培養的巔峰對話。

在論壇開場致辭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表示:「『青年科學家50²論壇』希望為中國的青年科學家提供交流、展示的大舞台,鼓勵青年科學家瞄準原創性基礎研究,不斷突破認知局限,激發出更大的原始創新動能。」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校長薛其坤


5 年資助 248 位青年科學家

一直以來,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探索得以走在世界前列,當中既離不開一些資深的華人科學家在該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離不開未來的主力軍——青年科學家。青年科學人才是國家科技發展的生力軍。

數據顯示,我國科技人力資源以中青年為主,39 歲及以下人群約佔四分之三。他們肩負着重要科研使命。

2022 年,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聯合騰訊「科學探索獎」項目組,共同發起了「基於『科學探索獎』的青年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研究項目,試圖深度剖析「科學探索獎」作為一種新興科技獎勵的體制探索及其創新經驗。

「科學探索獎」於 2018 年設立,由楊振寧、饒毅、施一公、潘建偉、謝曉亮等 14 位知名科學家與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共同發起,是目前國內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獎項覆蓋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十個領域,每位獲獎人將在 5 年內獲得總計 300 萬元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截至 2023 年,「科學探索獎」已累計資助 248 位青年科學家。

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發表了題為《「科學探索獎」的特徵與創新》的研究報告,從「科學探索獎」的體制特徵、獲獎群體特徵等方面總結了「科學探索獎」過去五年的創新實踐。

報告稱,「科學探索獎」的設立順應了全球青年科技獎勵發展的趨勢,具有獎勵額度高、支持時間長、資金使用無限制、開放、評審和監督機制完善等特點。「科學探索獎」獲獎人中,入選「高被引科學家」的一共有 89 人,佔中國 45 歲以下「高被引科學家」總人數約 30%,相當一部分獲獎人在基礎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有希望獲得應用。

「科學探索獎」圍繞三個問題出發:發現人才、激勵人才、培育人才。

韓啟德表示,「把這三方面做好了,獎項就能越辦越好,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

隨後,韓啟德與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竇賢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就「如何發現和支持卓越創新青年人才」這一問題進行了精彩對話。

韓啟德在圓桌主持中提出:「科學是有『共同體』的,大家興趣相同、目標一致,慢慢形成了一個共同的理念和方向,形成了學科的範式。這對青年科學家的成長將產生重要影響。」

科學人才培養中,怎麼發掘「潛力股」?潘建偉認為:「最重要是興趣驅動,這是我們組建隊伍時非常強調的,作為老師要尊重青年人的興趣,幫他們找到適合做的事。」

好的科學獎勵體系應該是怎樣的?竇賢康表示:「雖然『錢』越多越好,但是多或少不是第一位的,關鍵是在確定的邊界下怎麼把有限的經費投入給最具活力的青年科學家身上。」

「科學是頂級人才的競爭,科學家要把研究作為一生中最大的愛好才可能走的更遠,沒有興趣堅持不到最後。」竇賢康同時表達了對青年一代的期望:「這一代人真正要實現中國科學界的重要工作,在一定階段中要定下心來,遠離一點世間的喧囂。」

在選聘用人、項目資助、獎勵等方面,如何改革和優化科學獎勵的評審機制?作為「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科學委員會委員、「科學探索獎」發起人之一,潘建偉介紹稱:「項目剛組建時就設立了明確的迴避制度,科學家們都做出了鄭重承諾,我們非常小心細緻地討論每個項目,也保證了評選的信譽和聲望。」

「為什麼『科學探索獎』可以成功,原因之一是科學家說了算。科學的評審和評價要由『科學共同體』來決定。」韓啟德說。

三大科學家共話「人才之道」

論壇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喬傑,美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陳雪梅,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宋保亮,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王亞愚,以及香港理工大學教授王鑽開共 5 位頂尖科學家結合自身科研進展與成果做了學術前沿分享。

他們的報告,凝結着中國傑出青年科學家群體的探索思考和前瞻研判。

科技會讓人類文明走向何處?帶着這樣的思考,騰訊集團高級管理顧問楊國安聚焦生命科學、能源環境、數智科技三個議題,曾與15名「科學探索獎」獲獎人深度訪談並出相關專著。帶着對未來科技的持續關注,論壇現場,楊國安教授與兩位「科學探索獎」獲獎人陳鵬、王書肖進行了圓桌對談。


2023年「科學探索獎」獲獎人捧起獎盃

9 月 23 日,就在「青年科學家50²論壇」舉辦的前一天,第五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深圳舉行。十大領域的獲獎青年科學家首次集體亮相併領取獎盃。當天,「科學探索獎」發起人、評審和獲獎人等近 200 位科學家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屬於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榮耀時刻。

第五屆「科學探索獎」獲獎人合影

今年,共有 48 人獲得「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又出現許多「新面孔」。首位外籍非華裔獲獎人誕生,數學物理學、交通建築領域首次出現女性獲獎人,不少機構和地域實現了「科學探索獎」零的突破……數個「首次」帶給獎項多元化面貌,也印證着中國科技創新的蓬勃發展和科研生態的不斷優化。

「科學探索獎」獲獎人中,共有 7 位研究成果入選年度「中國十大科學進展」,2 位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眾多獲獎人在國際核心科學期刊上發佈重大科研成果。

頒獎典禮上,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發表致辭:「這是新征程的第一步,期盼獲獎科學家能貢獻突破性、顛覆性、捅破天、打碎『卡脖子』枷鎖的創新成果。中國的希望在年輕人身上,中國的強大靠在高科技領域有作為的你們。」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發表致辭


一場必要而偉大的探索

當前,學科交叉、跨領域合作與系統集成創新成為重大科研探索必不可少的「加速器」。「新基石科學基金會」持續為青年科學家搭建高水平、跨學科的互動交流平台。

「青年科學家50²論壇」是為「科學探索獎」獲獎人提供的高水平、跨學科的學術交流平台,也是目前國內科學界陣容最強大、領域跨越最廣、影響力最大的青年科學家學術交流平台之一,至今已成功舉辦三屆。

「50²」寓意着「科學探索獎」每年評選出的 50 位青年科學家,將對未來 50 年的科學技術突破產生重大影響,更寄託着對 50 人、50 年交叉「相乘」所推動的科技、產業和社會深刻進步的期許。

據了解,「新基石科學基金會」由騰訊公司發起,10 年內出資 100 億元人民幣、獨立運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公益性科學基金會之一。除「科學探索獎」外,基金會還於 2022 年啟動了「新基石研究員項目」,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傑出科學家潛心基礎研究、實現「從 0 到 1 」的原始創新。首批遴選出的新基石研究員名單已於今年1月公布。

2023 年是「科學探索獎」五周年,也是騰訊踐行科技向善、長期主義投入科學資助的五年。國家對基礎科研的投入是科學家們勇攀科學高峰的動力之源,騰訊的初心始終是儘可能發揮社會資金更為靈活的優勢,力求成為國家資助基礎科研的有益補充,探索社會資金長期穩定支持基礎科研的創新模式。希望讓科學家更有底氣、有定力潛心基礎科研,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多原動力。

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

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在論壇致辭中表示:「在全球科技加速、中國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歷史機遇期,科學家們積跬步以致千里,去實現科學夢、家國夢。他們在進行的是一場必要而偉大的探索,而騰訊是其中篤定的支持者。無論今後遇到什麼變化,騰訊對於資助基礎科研的長期投入不變。這是騰訊的選擇,也是超越商業邊界的一份長期承諾。」

(雷峰網雷峰網)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網絡與創業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