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環境
政策環境:利好政策持續發佈,引導行業成長
近年來,中央及地方密集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引導靈活用工行業有序發展。各級政府正通過逐步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等形式,維護靈活就業人員勞動保障權益。2022年,人社部、民政部等相關部門出台《關於加強零工市場建設、完善求職招聘服務的意見》,進一步規範靈活用工市場各類服務,為勞動者提供培訓保障。進入2023年,包括北京、廣東、浙江、貴州等在內的各地方政府均密集發佈保障靈活用工權益的各項指導性意見,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同時,為靈活用工行業的規範性發展注入強心劑。
產業環境:產業結構重心向第三產業過渡,加速靈活用工行業發展
2016年起,我國經濟結構重心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過渡,為我國靈活用工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與服務業相比,製造業生產周期整體較為穩定、技術門檻相對較高,意味着其員工結構也相對穩定。反觀服務業,其用人需求存在波峰波谷現象且技能門檻不高,決定了人員的高替代性和流動性。因而,相較於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對靈活用工的需求更為強烈。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加速了我國靈活用工市場的發展。
社會環境:人口結構調整,靈活用工模式需求度持續提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2.8億人,佔全國總人口的19.8%。2016-2022年期間,勞動適齡人口(16~59歲)佔總人口的比重從72.5%降至62.0%,老齡化對我國勞動力市場提出了一定挑戰:一方面企業用工成本不斷攀升,而另一方面企業用工需求與勞動力供給間的適配不平衡,導致結構性就業矛盾凸顯。企業出於招聘效率和用工成本的考量更傾向於採用靈活用工模式,在降本的同時,實現經濟增長平緩期的用工緩衝。
發展現狀
產業生態:第三方服務商實現求職者與企業間需求的匹配
我國靈活用工行業主要包括求職者、第三方服務商和用工企業等。第三方服務商連接求職者和用工企業,並實現用工適配。
企業方面,降本是現階段企業採用靈活用工模式的首要目的。《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顯示,超75%的用人單位採納靈活用工是為了降低用工成本;44.1%的企業採用靈活用工則是為了減輕自招壓力,依託人力資源服務商的強大資源網,快速招到匹配的人才。
服務商方面,主要包括傳統人力資源服務商和SaaS企業兩大類,前者憑藉多年沉澱甚至可以覆蓋全球的人力資源網絡,為用工企業提供海量可選資源;而後者則主要通過技術優勢,可實現人才與企業間的快速、高效匹配。在政策利好和行業東風下,部分大甲方和支付機構也紛紛入局靈活用工賽道,通過自建平台模式,開展相關業務。
靈活就業者方面,藍領群體側重通過輸出時間和勞力的方式獲得報酬,而白領勞動者則以高學歷和高技能勞動者為主,大多為自雇或自由職業。近年來興起的「數字遊民」便是數字經濟時代背景下白領勞動者以知識和技能獲取收入的靈活用工形式。
市場規模:行業處於起步階段,發展空間廣闊
從市場滲透率角度看,我國靈活用工市場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中國靈工市場滲透率不足10%,而發達國家普遍在30%-40%。這一差異主要在於我國由服務業發展驅動帶來的靈活用工需求仍處於較為早期階段,而這也意味着我國靈活用工市場存在巨大發展潛力。從宏觀經濟角度來看,經濟不確定性的增強為各行各業帶來了較大挑戰,以較低成本快速匹配人才的用工需求將驅動行業迅速發展。預計2024年,我國靈活用工市場規模將突破1.7萬億。
發展趨勢展望
政策逐步完善,行業進入規範化發展期
目前我國法律法規主要對勞務派遣相關行為進行限定,也涉及部分非全日制用工行為,但對以上兩種之外的靈活用工形式規定較少且大部分法律時間較為久遠,難以適配如今高速發展的靈活用工行業。為填補在靈活用工領域法律法規的缺失,自2021年《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21〕56號)首次明確界定不完全勞動關係概念后,各級政府也加速出台針對此類勞動關係的管理性文件。2023年8月開始施行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管理規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令第50號)也針對不完全勞動關係和靈活用工模式制定更為明確且嚴格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勞動者權益、監督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行為、引導靈活用工行業駛入規範發展的快車道。
服務商深入AI布局,持續提升靈活用工匹配效率
在用工周期逐漸縮短的背景下,員工的去留以及支薪周期更加靈活,短期用工緻使企業對人才匹配的成本更加敏感。這對服務商人才匹配邏輯造成較大挑戰,對用工企業及服務商數字系統之間的邏輯整合及數據互通效率提升提出一定的要求。近期,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新式發展,為靈活用工服務商夯實技術應用基礎。行業玩家紛紛強化人工智能對服務內容的賦能作用,實現在數字化、智能化工具層面的深入布局。一方面,提升對包括五險一金、工資等在內的結構化數據智能分析能力的同時,增強對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應用能力。另一方面,着力提升用工企業和勞動者間的交互水平,使各環節的關鍵數據在業務鏈條中快速周轉互通,提升用工匹配速度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