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丨iPhone 15系列發佈,蘋果終於正視起與安卓的差距

.. 作者丨邱曉芬

編輯丨蘇建勛

蘋果的iPhone15和華為的Mate 60還沒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渠道和產品的仗還沒真正打響,輿論戰的硝煙味已經相當濃烈。

9月12日,蘋果發佈會的前一天,華為專門選擇在這一天召開汽車的發佈會,儘管發佈會上沒有釋放Mate 60的任何一絲信息,但難掩雙方劍拔弩張的氣勢。到了蘋果發佈會的當天,9月13日的凌晨,「華為發佈會」的 tag反而衝到了熱搜第一的位置,完全頂掉了蘋果發佈會」科技圈春晚」的熱度。

此前,蘋果吃掉了華為跌倒之後空出來的最大市場份額,而如今,決定重新回歸市場的華為手機,來勢洶洶想收復這部分實地。華為Mate 60的回歸,是蘋果2023年在中國市場最大的變數。

對市場行情最為敏銳的資本市場,近期也集體投射擔憂。

自從Mate60發佈之後,蘋果的股價便一路波動。從9月1日的189美元一路下滑到發佈會後的170美元,市值累計蒸發了170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3萬億元——差不多跌掉了半個多茅台。

為了挽救這一切,這次iPhone 15系列也拿出了相比以往更多的誠意——全球首顆3nm製程的A17芯片、Type-C口的使用、衛星通信功能、空間視頻拍攝功能、甚至還有極高濃度的低碳色彩等等。

對於現在的蘋果來說,iPhone 15系列, 是一場事關中國大市場的關鍵戰役。

詭異的銷售策略:頂配版本價格猛漲

這次蘋果iPhone 15系列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採用了一種兩極分化的定價策略:

在iPhone 15、Plus、Pro的128GB基礎版本上,價格相比上一代持平。

大內存的版本,價格則有猛烈的抬升態勢——256GB版本的四個機型,相比上一代微漲了100元,512GB版本則漲價了300元,而1TB版本甚至有500元的漲幅。

iPhone15全系列價格

而這種定價策略,在中國市場或許未必能得到認可。

2023年中國手機市場最大的變化在於,由於 2022年半導體行業產能過剩,內存價格出現閃崩,這也助推了安卓陣營手機廠商在「大內存」這件事情上的猛烈進攻。

具體表現在,大多數安卓手機已經戰略性捨棄128GB版本的手機,甚至大家在突擊1TB配置的過程中,還把價格一度下拉到了3千元左右。

在現在這個內存不貴的時代,iPhone 15依舊堅持128GB版本的設置,並且這一版本的起售價是5999元,這些經過了一年用戶教育的中國用戶還是否願意為這種定價策略買單,需要打一個問號。

iPhone 15 Pro

當然,從蘋果的角度,這種定價策略其實也是一家商業公司的無可厚非。

在2023年iphone的銷量下滑、手機市場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基礎版本(128/256GB)作為iPhone最暢銷的基本盤,蘋果自然不敢貿然提價來削弱競爭力。

而蘋果似乎已經是預判到了漲價策略或許並不一定能得到市場認可,因此主動進行了減產。有媒體指出,供應鏈信息顯示,iPhone 15系列今年減產了600萬台,從8300萬減少到7700萬台。而總量的下滑,利潤缺口自然需要這些更高的利潤的機型來填平。

但歸根結底,價格策略的兩極分化,最終要讓消費者買單,還需要回歸到產品本身來判斷。這次的iPhone 15系列,在產品上也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改動。

一邊補短板,一邊埋下創新大殺器

這代iPhone 15系列傳遞出來的一個明顯信號是:蘋果已經意識到了過去在手機上備受詬病的短板,並在努力正視、彌補與安卓陣營在硬件層面的差距。

在充電速度、攝像頭、傳輸速度等方面,安卓陣營已經卷過一輪又一輪,而iPhone此前一直是原地踏步,而在這次的iPhone 15系列上,蘋果捨得堆料了,但不多。

比如,在影像方面,iPhone15系列的基礎版本和Plus版本都用上了4800 萬的像素,在最高端的版本,則是終於搭配了潛望式長焦鏡頭。

不管是潛望式鏡頭、還是5000 萬的像素,在國內手機行業已經不夠刺激,這在安卓機型中已經用了至少3年,甚至在便宜的機型上也能看到,但蘋果的動作要點在於,首先盡量縮短硬件差距的同時,再輔之以底層芯片和算法能力上的優勢,去提升最後的綜合效果。

iPhone 15 Pro 攝像頭特寫

與此同時,蘋果過去備受詬病的傳輸速度和接口問題,此次也得到重視。

這次iPhone 15系列在Pro版本上終於改用USB3,傳輸速度比以前提升的USB2大幅提升,並且全系的接口從lightning大一統為Type-C口,改善了接口不兼容的問題。

衛星通信也是去年國內手機廠商開始猛推的賣點,這次iPhone 15系列用上了類似的功能,嘗試和道路救援廠商合作。遺憾的是,蘋果方面並沒有明確公布中國的用戶能否使用。

這些都是蘋果正視"弱點",在硬參數上查漏補缺的信號。不過,iPhone 15系列還是有其他安卓廠商難以磨滅的領先優勢,並且也在悄悄埋下幾個創新大殺器。

首先當然是其在芯片層上的優勢。蘋果的A17 Pro芯片就是全球首顆3nm芯片,最大的特點是CPU和GPU的能力都爆表——在單線程運算上已經能夠超越高性能桌面級PC,並且能夠支持大型遊戲的光追技術,遊戲渲染能力也是其他廠商的產品難以匹敵的。

A17 Pro芯片

另外一項容易被忽略的創新大殺器是,蘋果越來越重視AI底層能力的構建,並且正在思考這些能力,如何落地到用戶的實際使用場景中。

相比於大多數基礎大模型廠商,手機廠商更多選擇在端側進行模型計算。在 A17pro芯片和S9芯片上,蘋果都專門開闢了一個神經網絡引擎區域,大大提升硬件端側的機器學習模型計算速度。

一些創新的應用場景因此也得以開發。比如,用戶可以直接和蘋果手錶對話,詢問自己的健康數據,手錶能夠真正成為「健康管家」。或者是,在很嘈雜的環境中無法通話時,蘋果手機會凸顯通話中的人聲等等,幫助用戶來生成人聲等等。

從最優勢的底層的芯片出發,蘋果下的一盤創新的大棋,是把 AI 和機器學習融入到每一款產品當中,創新使用體驗。

另外一項容易被忽略的大殺器是,蘋果正在幫助Vision Pro尋找與其他設備交互的可能性,一方面豐富蘋果設備之間的使用體驗,另一方面也是在為他們MR設備的普及「搭橋」。

一項令人興奮的改進是,此次iPhone15 Pro上便能夠使用攝像頭直接拍攝空間視頻,視頻未來能夠傳到Vision Pro上,互相之間還能分享。

不過,不管是AI還是空間計算的創新布局,目前看來還是早期且隱秘的,短期內還很難成為撬動用戶購買的亮點,但長遠來看,絕對是蘋果最有想象力的創新空間 。

這兩大殺器還需要時間發酵,但短期內可以肯定的是,蘋果在中國即將迎來與華為的一場艱難鏖戰。

延伸閱讀:

《沒開發布會就賣爆的Mate60,是華為無法聲張的勝利 | 焦點分析》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iPhone App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