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完上海車展,我的「出行安全焦慮」被治癒了

..

數十年前,在國內駕車的往往都是豐富經驗的「老師傅」,他們對於路況十分熟悉,應對突發事件也更得心應手,人們乘坐由他們駕駛的車輛時往往會更加安心,並且會將這一經驗口口相傳。於是,為每輛車都配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司機」成了行業新思路,車身上的各類傳感器越來越多,算法也越來越高級。只是從結果來看,似乎並沒有根本解決出行安全方面的隱患。

那麼,應該如何降低出行安全風險呢?雷峰網與德賽西威副總裁兼技術中心總經理黃力進行了交流。在黃力看來,目前整個出行系統出現了問題,因此不能僅僅將注意力只放在車上,而需要換一個解題思路。德賽西威對此的理解是:構建一套車、路、雲協同的智慧出行系統,提供高質量的出行服務。「這樣,人們的出行才會越來越安全,出行質量和出行體驗才會越來越好。」

智能化,對出行服務的思考

以出行服務為出發點,德賽西威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Smart Solution 2.0。它集納了德賽西威現階段的前沿技術,包括智能車載中央計算平台ICPAurora+iBCM、全息技術、藍鯨生態系統、Deasy SV語音數字人、曲面雙聯屏、AR-HUD技術解決方案、智能電子後視鏡、遊戲座艙、智能表面等。

 

Smart Solution 2.0

黃力告訴雷峰網,Smart Solution 2.0對德賽西威最顯著的影響是思維方式的變化,「隨着AI技術的發展,我們對數字化和AI認知也在加深,尤其是各種各樣的模型,包括ChatGPT 技術的實現,讓德賽西威的思維方式也跟隨行業的發展而改變。在這一基礎上,當我們重新審視用戶體驗端,就會發現過去認為很難實現的功能,如今通過更好的硬件底座和基礎軟件,實現起來的難度大大降低。」

從產品角度看,Smart Solution 2.0導入了更多的聲光電的技術,包括各類音效、AR-HUD、全息影像、更多的顯示屏,結合 CMS技術以及不同芯片的組合,產品的完善程度上有很顯著的提升。黃力坦言,Smart Solution 2.0幫助德賽西威實現了對底層技術的進一步掌握,包括對硬件的整合,不同硬件的高速通訊,算力的合理分配與部署等等。

智能大燈運動場景

Smart Solution 2.0讓用戶感知比較強烈的功能包括全息投影和遊戲座艙。全息投影是將原本只用於智能駕駛的智能大燈加入全息投影和交互功能后,實現在野營娛樂、後方來車信息交流、車道指引等功能;遊戲空間則能夠為兒童和成年人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遊戲娛樂內容,並且可以實現前後屏交互功能。

Smart Solution 2.0的許多功能,是圍繞親子互動、健康隨行、遊戲娛樂進行設置的,德賽西威想以此展示自身與眾不同的技術與洞察,在獲取用戶認可的同時,形成商業價值。黃力說,德賽西威希望通過用戶體驗來引領自身的技術或產品的理念,而不是將自認為先進的技術強加給用戶。

深思熟慮下的提前布局

德賽西威的高層管理團隊很早就意識到,人們的出行需求將越來越旺盛,公司急需進行相應調整。在進行了多方探討后,將企業戰略確定為車路雲協同。在客觀需求和新的企業戰略之下,管理層開始思考怎樣將德賽西威既有的優勢與核心競爭力變成產品力。最終的結果,是如今的Smart Solution。

「Smart Solution 的概念在德賽西威內部其實探討了很久,但真正對外發佈是在 2021 年的 1. 0版本。」黃力說,Smart Solution核心關鍵詞是「融合」,就是把德賽西威的三大業務板塊——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網聯服務融合到一起,提供串聯式的出行服務。因此德賽西威在智能駕駛技術將車、路端設備和雲服務聯動,並通過一系列調研,來發現和解決用戶出行的實際痛點。

除此之外,德賽西威的管理層還會思考Smart Solution具體的落地問題,通過將三大業務板塊融合后,導入到產品中,最終支撐整個戰略的完成。

迭代,德賽西威的原動力

有人說,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而為了應對變化,Smart Solution選擇了不斷迭代,而這也是德賽西威的重要優勢。「許多中國企業通過不斷的產品或技術迭代的方式,實現了高速發展,特別是難以言說又充滿不確定的未來,迭代是目前已知的唯一進步路徑,」黃力說,「所以當時我們內部制定了一個策略,每半年迭代一個版本。」

「Smart Solution 1.0 時期,主要確定了以數字化和AI為基礎底座,但更多的是一種概念性產品,其實並沒有太多能落地的東西。」黃力說,Smart Solution 1.0的一些理念,以現在的眼光看已經有點不是那麼fancy了,但與此同時,德賽西威的研發團隊也發現,很多1.0的idea,確實在已有的項目上落地了,讓他們意識到這條路徑的可行性,促使團隊開始思考後續的版本迭代和產品落地問題——前提是基礎底座不發生變化。「因此當時定下了『千人千面』、『軟硬分離』和八大場景痛點等比較提綱挈領的內容。」

Smart Solution 1.1亮相於德賽西威35周年的紀念活動,其核心任務是完成了車路雲技術的閉環。這標誌着德賽西威從汽車電子廠家,轉變為移動出行全棧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德賽西威2021年的年報中,也首次出現了「公司致力於『提供智能駕駛整體解決方案』的表述。

「把這樣的表述寫到了德賽西威的年報和品牌戰略里,是希望能讓公司的視野更開闊,不再只單純聚焦於汽車電子領域,為公司的業務發展帶來更大的空間和更高的靈活性。」黃力表示,這一舉措也進一步提升了對Smart Solution的技術底座——數字化和 AI能力的要求,「就像英文字母『T』,在數字化、AI 方面讓德賽西威越扎越深,反映在Smart Solution上,則會讓它的橫向幅度(即涉及的業務範圍)越來越寬。」

 

基於Smart Solution 2.0打造的移動第三空間

此後,本着「謀定而後動」的原則,公司高層開始放眼於未來的用戶需求。恰巧此時德賽西威引入了IBM的戰略輔導,開啟名為「昇龍計劃」的內部組織流程變革,並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方法論。關於這套方法論,黃力也對雷峰網進行了大致介紹:它要求企業全流程觀察用戶在出行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痛點是什麼,通過大量深入到人們日常生活的記錄和對具備一定駕齡的司機進行大量訪談,發掘用戶可能產生的痛點,並以此為基礎,提出解決方案,再通過解決方案來明確產品、軟件的邏輯設計、用戶體驗設計的方向。

為此,德賽西威成立了一支人數眾多的洞察小組,進行用戶體驗洞察工作。黃力說:「我們當時還與高校進行了大量互動與配合,結合調研數據,通過腦力激蕩的方式,最終篩選出用戶痛點。」除此之外,德賽西威還會與車企等客戶進行溝通,徵求他們的意見,最終形成產品和技術路線圖的規劃,呈現於後續的Smart Solution1.2版本中。

Smart Solution 1.2版本並沒有對媒體公布,它其實是如今2. 0 版本的雛形。在經過了1. 0、1.1兩個版本的迭代之後,整個Smart Solution概念已經成型,但同時它的限制也非常多,因此為了保證後續的研發,同時也為了讓車路雲協同的戰略得以順利實現,德賽西威開始了ICPAurora中央計算平台的研發。

「ICP可以看成是座艙、駕駛、車身三域融合的體現,」黃力說,德賽西威於2年前,也就是2021年便開始布局,「當時我們認為在2025年或26年,多域融合的趨勢就會慢慢出現,所以進行了5年的提前布局,以便於屆時客戶提出相應需求后,能夠快速降低融合成本,實現產品落地。」

ICPAurora實現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車身的多域融合,並且具備很高的可擴展性,能夠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像樂高積木一樣,自由組合計算平台的硬件,最高能搭載四塊NVIDIA的Orin處理器。

「在德賽西威看來,迭代應該是可以持續的,而不是低水平重複建設,」黃力說,在這樣的前提之上,基於軟硬分離的理念,德賽西威打造了ICP平台,將Smart Solution1. 2移植到ICP平台,並且重新設計了整套軟件架構,以此為基礎,對應用場景和用戶體驗進行又一輪洞察工作,進行相應的復現和升級,誕生了如今的2.0版本。「得益於ICP,Smart Solution從 2. 0開始,迭代會更快、更容易。」

結語

基於Smart Solution 2.0,德賽西威搭建了「移動第三空間」,設置了「萌游隨想」、「回憶潮汐」、「即刻會議」三個場景,帶來人機共駕的多元場景智能化體驗,這也可以視為Smart Solution在後續版本的迭代方向之一。

在Smart Solution的不斷進化中,德賽西威也實現了從汽車電子企業到移動出行科技公司的華麗轉身,黃力表示,在「Beyond mobility」的品牌號召下,德賽西威也會一如既往地發揚自己的「倔匠」精神,努力踐行自己的夢想。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業界資訊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