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看上冰箱+儲能,但這門生意在中國沒有土壤 | 焦點分析

.. 作者 | 袁斯來

編輯 | 蘇建勛

繼空調之後,格力又對家庭儲能+冰箱感起興趣。

2023年兩會前夕,董明珠在媒體採訪會上表示,格力控股格力鈦后,開始研究將儲能技術應用到冰箱上。如果冰箱遇到停電等突發情況,可以保鮮一個星期。她還認為未來家庭儲能的市場會很廣闊。

格力在2021年就推出了光伏(儲)直流變頻空調系統,簡單理解就是光伏+儲能+空調,本質上是個分佈式光儲系統。這一系統現在還只能在數據中心這樣大型B端客戶側使用,很難在短期內進入家庭場景。

各個家電廠商都想蹭點新能源熱度,如創維已經下場做電站,格力雖然沒這麼激進,也沒有免俗。

不過,相比已經落地的分佈式電站,董明珠提起希望將冰箱+儲能引入家庭,更多只是一種想象。起碼在中國市場,大多數家庭場景尚且不需要光儲系統。「光儲冰箱」可以作為格力切入新能源的噱頭,但並不能真正掀起什麼浪花。

家庭儲能難在中國落地

家庭儲能其實不是什麼新概念。2013年就成立的德蘭明海一直做用戶側儲能,包括便攜式儲能、家庭儲能等等。

通常家庭儲能分為可以接入電網的併網系統,以及脫離電網的離網系統,也有並離網一體機。董明珠所說的應該是后兩種形式。

家庭儲能系統是很成熟的產業,在海外已經有GW級別的出貨量,歐洲、美國、日本和澳洲佔了使用量的四分之三。尤其在重視新能源的德國和美國,2020年家庭儲能都達到了1GW以上。

歐美戶用儲能背後少不了政府補貼。美國2018年頒佈政策,會給使用光儲系統的用戶抵免26%稅收。而在歐洲,奧地利政府在2020年到2023年間,將為家庭儲能補貼1200 萬歐元。

更重要的是,歐洲、美國、日本的C端用戶對戶用光儲系統都有強烈需求。以美國為例,這裡的電網設備因為鋪設於20世紀,70%的輸電線路和變壓器運行年限都超過25年。

這種老化嚴重的系統會導致斷電。美國用戶在沒有重大事件時,每年平均經歷過1.5小時的電力中斷。如果在惡劣天氣頻發的地區居住,一年中可能遇到10個小時以上的斷電。在地廣人稀、設備老舊的美國,家庭儲能系統顯得必不可少。同樣,地震頻發會斷電的日本也會配置家庭儲能系統。

當地時間2022年9月5日,加州多地氣溫創歷史新高,該州電網拉響緊急警報。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而電網更穩定的歐洲用戶,則從家庭儲能帶來的峰谷價差套利。歐洲用電高峰時的價格和在低谷期的價格差別較大,2022年每MWh價差能達到126歐元,英國的價差更是達到225歐元/MWh。

使用儲能系統在電價便宜的時間段充電,在用電高峰期使用,就是所謂的「谷存峰放」。這種模式會讓歐洲家庭獲益不小。

尤其在俄烏戰爭后,歐洲能源價格暴漲,對家庭儲能的需求也水漲船高。根據歐洲光伏產業協會預計,2022年歐洲的家用電池儲能系統會增長70%以上,累計裝機量超過9GWh。

但中國並不具備這些條件。中國波峰和波谷電價差距不大,也不存在多少套利空間。同時,中國電網也更穩定,董明珠所說「斷電一星期」的情況,在國內城市中並不常見。而在供電困難的鄉村、山區、海島,又很難負擔儲能系統成本。

「國內取電困難的地方都是貧困地區,所以中國搞村村通就是電網的普惠體現。」一位新能源領域的投資人告訴36氪。

2023年2月14日,銀川,俯瞰金鳳區新昌路分佈式屋頂光伏。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電器+儲能看上去是一種適配的模式,但在國內電價差價低、供電穩定時,不會有太大的發展。

格力押注新能源

董明珠之所以提出這樣的想法,更多還是看中了新能源的熱度。

這也是家電企業現在慣常的做法。美的有威靈幫新能源車做電機,創維動用自己的渠道資源開發分佈式光伏,海爾做起了針對樓宇的光驅儲能方案。

相對這些對手,格力其實算保守:不管創維、美的如何「跨界」,格力仍然在白色家電這個領域挖掘。

畢竟,董明珠在新能源領域踩過大坑,不可能再貿然進入一個自己並不了解的領域。

2016年時,董明珠自己湊了26億投資銀隆新能源,後者做的是基於鈦酸鋰電池的新能源車。董明珠對銀隆寄以厚望,曾說過:「3年之後(銀隆)還做不起來,我把他(銀隆董事長魏銀倉)斃了!」

事後證明,鈦酸鋰是個極小眾的技術路線,成本高、續航短,完全無法和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相比。

更糟糕的是,銀隆發生魏銀倉和總裁侵佔公司資金的醜聞,魏銀倉直接帶着巨款遠走高飛。2021年9月,格力電器發佈公告,公司通過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的方式拿下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銀隆新能源成為格力電器的控股子公司。

銀隆新能源客車。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但格力也沒有在新能源傾注太多現金流。也正因相對保守,他們的財報其實表現不錯,2022年半年報,其上半年應收同比增長4.13%,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1.25%,但增速相比2021年下滑。

這種穩定也沒有太多增長空間。國內經濟還沒有完全恢復時,如格力這樣單價高、換機周期長、並隨着房地產起伏的行業,還會持續承壓。

在商場上摸爬滾打半生的董明珠很清楚潮流的方向。她反覆說:新能源板塊代表着格力電器的未來。

選擇技術路線在新能源領域尤為關鍵,例如光伏領域,早年選擇薄膜電池的廠商紛紛折戟,晶硅電池的廠商最終佔領行業。同樣的故事還會發生在鋰電池上。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格力鈦毫無機會。2023年1月31日,工信部等八部門聯合發佈《關於組織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2025年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鈦酸鋰電池在不需要考慮續航的客車上仍然有用武之地,或許能作為一種補充。

但現在看,格力很難靠鈦酸鋰電池掀起水花。而董明珠所說的家庭儲能+冰箱,或許會和空調+光伏一樣落地,但不會成為普通人觸手可及的產品。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網站寄存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