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IC
恆大物業134億元存款不翼而飛,事發一年後終於有了調查結果。中國恆大(03333.HK)在調查結果中公示,正與恆大物業(06666.HK)商討償還該質押所涉及款項的方案,方案主要透過該集團轉讓資產予恆大物業抵銷相關款項。
2022年3月22日,中國恆大、恆大物業、恆大汽車三家「恆大系」上市公司全部停牌。恆大物業公告稱,公司在審核2021年年報的過程中,發現約134億元人民幣的存款,為第三方提供的質押保證金,且已被相關銀行強制執行。
36氪在《許家印套牢馬雲、馬化騰》一文中曾報道過,被暗箱質押的134億存款,主要是恆大物業IPO及Pre-IPO輪融資,投資者包括中信資本、光大控股、紅杉資本、雲鋒基金、騰訊及周大福等。
2023年2月15日,中國恆大於港交所公布獨立調查結果。公告顯示,於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8月2日期間,恆大物業的六家附屬公司,包括金碧物業、金碧恆盈、金碧華府、恆大恆康、金碧世家和金碧恆康,通過銀行為多家第三方公司融資的方式提供質押,多家第三方公司為被擔保方,後續相關的資金透過部分被擔保方及多家通道公司划轉至中國恆大。
2021年9月至12月期間,因質押擔保期限屆滿,觸發質權實現條件,被銀行強制執行的恆大物業附屬公司存單質押的總計價值為人民幣134億元。
恆大物業主要通過三筆存單質押擔保,為中國恆大下屬第三方公司提供了同等資金的融資擔保,最後融資資金通過第三方公司,流入中國恆大集團。三筆質押擔保款項分別為20億元、87億元和27億元。
對於涉及該質押的人員,中國恆大在公告中指出,公司於2022年7月22日的初步調查結果公告中披露,公司時任執行董事夏海鈞和潘大榮以及本公司及恆大地產時任的執行總裁柯鵬參與了該質押的相關安排。鑒於此,董事會要求參與高管辭職。經調查后,獨立委員會不建議恢復前述三位的原有職位。
2022年7月,恆大集團新任行政總裁、執行董事肖恩還對媒體表示,「這筆資金被用於集團的運營和償還集團境內外債務,暫未發現個人侵佔資金、中飽私囊等情況。」
在134億元存款被質押之前,前恆大行政總裁夏海鈞選擇減持套現。2021年8月11日,夏海鈞減持了恆大物業和恆大汽車股票,二者合計套現約1.16億港元,當時恆大在正式宣告債務違約的邊緣,夏海鈞此舉一度令恆大陷入負面風波。
此次正式調查結論,與恆大在2022年7月披露的初步調查結果基本一致。在夏海鈞等人「被辭職」之前,夏海鈞曾以處理境外債務為由,於2022年年中前往香港。此後,他再無公開露面。
同樣參與轉移恆大物業134億元存款的還有執行總裁柯鵬,1月5日晚間,有媒體報道稱,恆大集團原執行總裁柯鵬被警方帶走調查,事涉恆大深圳舊改事宜。
後續對於恆大物業134億質押存款的補救計劃,以及中國恆大目前債務重組進度,36氪聯繫恆大方面,對方回復稱一切以公告為準。
基於調查結果,獨立委員會建議中國恆大推進委任內控顧問,對其內控進行全面評估,並向董事會提供加強內控的詳細建議,並及時完成解決償還恆大物業因銀行執行質押帶來的損失,以糾正涉及恆大物業的違規事項。
2021年12月,廣東省政府向恆大派出工作組,如今已超過一年,但是恆大的債務重組方案仍未最終確定。2022年11月28日,恆大公告稱,清盤呈請聆訊將進一步延至2023年3月23日。
出售資產是債務重組的方式之一,一位香港從事房地產大宗交易的從業者與36氪透露,2022年底期間,恆大主席許家印還在嘗試托機構出售其個人資產,於恆大地產而言,已經沒有更多優質資產可出售,除了已經擺在貨架上的香港恆大中心。
2022年12月20日,恆大發佈的季度信息顯示,恆大和境外債券持有人及其顧問在重組方案框架、關鍵條款方面的分歧正不斷收窄。631個已售和未交付項目基本復工。
恆大與合作14年的審計師普華永道分道揚鑣。在辭任函中,普華永道列出了9類未收到的審計所需資料,包括恆大物業134億存款質押擔保被划轉事件;可能存在的表外理財產品及其他表外負債,和未披露的存款質押;可變現物業的凈值評估等。
作者|宋虹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