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 11 :「西裝暴徒」就要對自己再狠一點

.. 1 月 4 日的一加手機 11 發佈會是 2023 年國內手機品牌的首場發佈會,一加 11 也是 OPPO 在宣布與一加手機的雙品牌計劃下的首款產品。歐加集團的百億補貼和 OPPO 研究院的資源傾斜,加上前期預熱的各種新功能掛身,不少加油對一加 11 的期待值可是直接拉滿。

而發佈會最後,12GB + 256GB 版本僅售 3999 的起步價,更讓一加 11 成為國產高端手機市場的一顆重磅炸彈。創下各家電商平台首銷好成績,打破第二代驍龍 8 機型的各項銷量記錄。

在如此 「真香」 的定價策略下,相信不少持幣觀望的消費者都容易在一加 11 與小米最新推出的小米 13 標準版之中猶豫。通過這一段時間的日常使用,在這裡可以與各位分享一些具體感受,希望能幫助到各位做出最合適自己的選擇。

質感永遠是一加的神兵利器


一加 11 的外觀設計同樣是延續了之前一加 10 Pro 和之後機型的設計語言,攝像頭模組是在金屬邊框的一側延伸而成,帶來更為一體化的設計。

而延伸出來的攝像頭模組蓋板更是採用了不鏽鋼材質,加強了攝像模組外殼的硬度,耐用性能大增。同時也從之前的方形攝像頭模組改成了如今的圓形模組,不鏽鋼蓋板和圓形攝像頭模組相交處就會產生一條自然的 「K」 線,圓潤的線條感依舊充盈在一加 11 的 ID 設計上。

圓形鏡頭保護玻璃還是經過特別設計,在光影照射下會隱約顯現出內部的星星點點,非常深邃、優雅。在鏡頭玻璃邊緣還有一圈豎狀紋理,讓鏡頭模組增加了更多裝飾細節。比起很多攝像頭模組只是熏黑設計的鏡頭玻璃來說,一加這種設計在質感上還是拿捏到位的。

「一瞬青」 后蓋是使用了一加的漫反射工藝,如果你有關注過一加 9,那應該對這種工藝不陌生,它雖然是亮面玻璃,不過這種工藝也可以有效降低指紋沾染。當然這也並不代表就是完全不沾指紋,如果對 AG 玻璃情有獨鍾,還是得選擇 「無盡黑」 的配色。

不過個人私心還是希望一加 11 能出一款青色的 AG 玻璃后蓋,一加對於青色的把控一直都很有水平,文雅而不俗艷。

作為一加的經典標誌性元素,「三段式靜音鍵」 當然不會缺席,能夠一鍵控制手機靜音、振動,大大提升使用效率。按鍵和靜音鍵都依舊保持了非常紮實的手感,沒有鬆動虛位。

只要你真正上手過,你就肯定能夠感受到整機的質感、做工絕對經得起考究。拿起來很有分量感,滿滿都是紮實的質量和講究的細節。金屬中框、三段式靜音鍵、漫反射玻璃后蓋,拿在手上,還是那股熟悉的一加味道。

屏幕方面其實都已經是老朋友了,6.7 英寸 2K 分辨率柔性 OLED 屏幕, E4 材質。比較不一樣的就是加入了 LTPO 3.0,屏幕可以在 1-120Hz 之間根據系統軟件的實時需求進行自適應刷新率調節。而且也是一加手機的屏幕首次增加了杜比視界的支持,目前支持相冊內顯示,第三方應用也支持愛奇藝。

其實從上市之後的聲音來看,E4 屏幕是言論比較兩極化的。從實際觀感來說的話,E4 屏幕着實沒有毛病,色彩飽滿,覆蓋色域豐富,顯示的效果非常通透。相對比新的 E5、E6 材料屏幕來說,最主要還是新材料採用了微稜鏡設計提升了正面的顯示亮度,但對可視角度影響是比較明顯的,也就是用可視角度來換亮度。

考慮到目前一加 11 把自己的定價壓得這麼狠來說,使用更有性價比且高質量的屏幕很明顯是更合適的選擇。壓榨利潤空間,進一步讓利給用戶。

如果你對屏幕頻閃不是太敏感的話,那 E4 屏幕用起來當然是沒有任何問題,可視角度還能更好一些。而其實想要護眼的話,建議最好還是盡量不要在全黑環境下使用電子屏幕,開個小夜燈,對眼睛都會舒服一些。

隨着國產屏幕的日漸崛起,在這裡個人也希望一加手機日後多考慮使用國產的高質量屏幕,相信口碑還能再進一步提升。

挑戰四大不可能


具體配置,這裡就不再複述,在發佈會之前官方就已經預熱得足夠多。這裡還是集中體驗一加 11 的 「打破四大安卓不可能」。

首先的 「不可能」 是內存基因重組技術,主要是利用 ColorOS 的超算平台,藉助瞬時帶寬技術、異步內存技術、應用預加載和專屬空間技術四項技術來提升系統的整體流暢度。這些技術帶來最大的好處,就是讓一加 11 獲得了極強的後台應用留存能力。

早期 ColorOS 對於前台應用的絕對優先權,讓系統大部分內存都集中先處理前台應用,導致在後台待機的應用經常因為內存不足而被系統清理掉。當然,後續安卓旗艦逐漸往 12GB、16GB 超大內存的方向進發緩解了不少後台應用被誤殺的尷尬。

而加入了內存基因重組技術的一加 11,經過實際的體驗來說,我們手上的 16GB 版本擁有了更強的後台應用留存能力,有點讓人不敢相信是 ColorOS。經常後台掛着十幾個應用,隔了一段時間之後再次點擊後台應用時,基本都是直接打開到當時退出時的畫面,應用沒有被後台清理,也就不需要重新載入。

強大的後台應用留存能力,最大的好處就是不需要重複載入應用和被迫看開屏廣告了,這裡特別指名 「微博」。使用國內應用時的心情都特別愉快了些,這種輕快流暢、又不強殺後台的體驗,多少有點夢回大氫了。

第二個 「不可能」 是超幀超畫引擎,超幀的主要作用就是插幀,能把大部分遊戲都插幀到 120 幀來運行。而且一加目前已經適配了 100 多款主流遊戲,都能夠插幀至 120 幀。插幀技術其實已經挺成熟了,這點不作特別展開。

重點說一下超畫引擎,其中的 「超級分辨率」 功能對遊戲畫面的提升比較明顯,觀感主要是加強了銳化,畫麵線條、材質紋理表現會更加清晰一些,不過這個是直接作用到屏幕上。這裡通過實拍屏幕遊戲畫面來展示,不過翻拍之後畫面表現可能不明顯,建議有興趣的尾巴最好還是到線下去體驗。

這個超畫引擎還能帶來超級 HDR 畫質,目前已經支持 8 款主流遊戲,包括《原神》、《和平精英》、《王者榮耀》 等熱門手游。而諸如 《王者榮耀》、《英雄聯盟》 這類對性能要求不會太高的遊戲,則已經可以實現插幀 120 幀、HDR 畫質和超級分辨率同時開啟。這些畫質提升,在目前安卓平台來說,一加 11 還是獨一檔。

第三個 「不可能」 則是最新公布的遊戲雲計算專網,OPPO潛心三年研發,在全球建立 8 大雲計算中心。在 WiFi 信號質量差的時候,一加 11 會啟動蜂窩網絡加速,並通過雲計算中心進行數據融合。如果在只有蜂窩網絡的情況下,一加 11 也會有運營商專屬的網絡通道,可以避免人群聚集而導致的手機網絡擁堵問題。

在第一次使用這個網絡雲加速的時候,系統將會使用手機連接代理網絡。理論上遊戲雲計算加速的概念與我們玩外服遊戲掛加速比較類似,都是通過專用的網絡服務器提升連接性能,只是 OPPO 做得更大,有自己的專屬服務器通道。

實際體驗下,確實在 WiFi 網絡極差的狀況下可以對在線遊戲延遲有很明顯的提升作用(具體可以看圖中綠色的延遲曲線)。特別是可以大幅降低網絡延遲波動,對於手游重度用戶來說,雲計算加速確實是一個很有幫助的功能。


購買一加 11 的用戶會贈送兩年時間的雲計算服務,而這個雲計算服務目前是 OPPO 和一加共享,其他品牌是沒辦法使用的,也是一個行業獨家的專享技術。

而最後一個 「不可能」 就是仿生震感馬達,也就是之前一加手機與瑞聲科技聯合研發的 0916 超大型 X 軸線性馬達,其馬達體積達到了驚人的 602mm³,也是安卓領域裡面首款體積超過 600mm³ 的馬達。

可能單純這麼說沒什麼概念,這裡借用瑞聲科技的宣傳圖,之前小米 13 Pro 和 Redmi K50G 採用的 1016 X 軸大型馬達體積達到了 560mm³,在安卓領域裡面已經是當時最大體積的馬達,而 0916 的 602mm³ 則是又再次突破了安卓手機的上限。

一加 11 首發的 「全相磁路技術」,相比以往只有兩個方向磁路的傳統馬達,仿生振感就是帶來了四個方向的磁路,也就意味着能夠實現全方向的振動能力。而且還能夠實現 「雙重振感疊加」,可以同時模擬兩種振感,帶來更加真實的振動反饋。

當然對於馬達振感來說,振動量、啟停時間和振動頻寬是非常重要的指標,瑞聲的 0916 啟動時間為 16ms,停止時間為 12ms,這一點基本與 iPhone 14 Pro 是一樣的數據了,穩態振動量達到 1.4,振動頻寬達到 77Hz,已經比 iPhone 14 Pro 更高一些。換為人話那就是,0916 這顆超大型 X 軸線性馬達可以做到跟 iPhone 14 Pro 一樣乾脆利落,同時能夠做到更大的振動量。

這種高振動量的線性馬達對於本人這種萬年靜音黨確實是很有幫助,日常拿在手上或者放在桌面帶能帶來清晰的振動提醒,不會錯過消息。而且在屏幕鍵盤打字時,那種清晰、乾脆的振感着實讓人歡喜。

再強的馬達,在安卓端比較短板的還是在於應用適配方面。目前遊戲方面已經有 《和平精英》、《暗區突圍》、《時空獵人 3》 和 《開心消消樂》 已經實現了高品質振動的適配,期待日後有更多遊戲和應用能夠做深度的優化適配。

滿血出擊,性能狂徒


硬件性能上面,一加 11 搭載了最新的高通第二代驍龍 8 移動平台,還有滿血版 LPDDR5X 和 UFS4.0。具體還是先來看看跑分情況,安兔兔最新版本跑分輕鬆達到 1311909 分,在二代驍龍 8 新品裡面跑分也足夠優秀。在 GeekBnech 5 CPU 專項性能測試中,單核得分為 1496,多核為 5017 分。另外 3DMark GPU 專項測試中,Wild Life Extreme 跑分為 3736 分。從各項性能測試來看,一加 11 的這顆第二代驍龍 8 的短時性能釋放表現都挺不錯,調校還是比較積極的。

長時間性能表現還是看 《原神》 的 30 分鐘測試,使用最高畫質 60 幀模式,前 10 分鐘在須彌城內跑酷,后 20 分鐘在須彌周邊刷怪打素材,基本都是主動尋找野怪對線,並不是純跑圖。在 30 分鐘測試下來,整體平均幀率達到了 58.1 幀,表現已經非常不錯。

要知道這種測試對於性能要求來說已經足夠高,特別是幾個角色輪流開 Q,各種元素反應,都很考驗機器的具體性能。特別是在須彌地區,這裡有太多複雜的地形和植物模型,貼圖更是大幅增加。如果在蒙德、璃月、稻妻地區去做同樣的測試,那整體流暢度和幀率自然會更高一些。

在經過半小時 《原神》 之後,整體功耗來到了 6W 左右,也是二代驍龍 8 的正常水平,相比之前一代驍龍 8 動不動就 7W 以上,台積電代工的二代驍龍 8 還是有很明顯的長進。

哈蘇 X 計算攝影


最後聊聊一加 11 的影像能力,具體影像配置為 IMX890 主攝 + IMX581 超廣角/微距 + IMX709 2X 人像鏡頭。作為標準版定位來說,此次的影像配置足夠有誠意,沒有搭載諸如 200 萬像素湊數微距頭或者不能對焦的超廣角鏡頭,整體來看都很均衡。

IMX890 是索尼新推出的傳感器,CMOS 具體數據與 IMX766 基本一致,可以看作是 IMX766 的打磨升級版。此次影像上計算攝影的佔比要更重了,按下快門后馬上進去相冊,能夠很明顯看到成像優選和處理的過程,能夠有效提升最終成像效果。這一點主要是得益於內置的 Pixelworks 芯片,雖說此次沒有馬里亞納芯片的加持,但整體成像表現依舊可圈可點。


一加 11 由於同樣有哈蘇自然色彩的調校,在一些特定色彩上(例如紅、黃)會有比較明顯的色彩加成,但整體來說色彩把握還是比較舒服的。影調上也比較有意思,比較可惜的是出外取景當天的天氣太差,對樣張成像效果也有不少影響。

IMX890 本身就有 5000 萬像素,日常輸出 1200 萬像素也有不錯的解析力。機內後期還會加一些銳化,讓畫面細節更加清晰一些。最新的 A.07 版本進一步優化了銳化,成像效果有更好的發揮。

夜景下主攝的成像效果也比較純凈,計算攝影對於過曝燈光的把控也比較合理,明暗的過度是比較自然的,不會有太強的計算痕迹。對噪點的壓制也不會太重手,紋理細節基本都還在,不會導致畫面細節被一抹平的問題。

比較有意思的還是這顆新的 IMX709 人像頭,等效 46mm,稍微長的焦距更容易構圖,也更容易突出一些 「故事感」。日常是輸出 2352*3136 約 700 萬像素,雖然輸出像素不大,但由於是多像素合成,整體清晰度、成像質量還是有保證。

在使用一加 11 外出拍攝的這段時間,用得最多的也是這顆 2X 人像頭,確實很容易出片。另外這顆 2X 與主攝的色彩區別是比較小的,同樣很能表現出哈蘇自然色彩。

當然人像頭本職還是得看看人像的具體表現,一加此次自研了 3A 人像算法,拍攝人像還是挺有質感的。重點是一加還模擬了哈蘇經典的 XCD 30MM 和 XCD 65mm 鏡頭的虛化效果,帶來柔和、自然的模擬焦外虛化。

另外 「大師人像」 濾鏡會增加一些偏青、紅的色調,加重對比度,能對人像皮膚顏色、氛圍感都有不少提升,建議用戶可以多多嘗試使用這個濾鏡。

在低光線下,這顆 2X 長焦也依舊有着不錯的成像能力,特別是計算攝影對燈光的曝光控制比較到位,沒有過度影響到整體的氛圍感。這顆 2X 人像頭的可用性是超出了期待的,在各種場景下都有不錯的發揮,拍攝的時候讓人很願意去使用。

超廣角鏡頭個人來說使用率並不是太高,主要是大廣角不方便取景。不過由於這顆超廣角擁有自動對焦功能,所以它也能夠兼任超級微距的功能,用來拍攝模型、花草等細小物體,都非常有用。

前置攝像頭為三星 S5K3P9 1600 萬像素,成像效果同樣清晰自然,人物皮膚、衣服、毛髮也保留了足夠的細節,美顏算法沒有過多影響細節表現,出鏡的模特小姐姐也表示很滿意。

充電&續航


在充電和續航方面,一加 11 以 50% 屏幕亮度觀看一小時在線 1080P 視頻耗電為 7%,一小時微博瀏覽耗電為 9%,半小時 《原神》 耗電為 16%。續航表現在第二代驍龍 8 產品裡面是標準水平,這 5000 毫安時大電池日常使用堅持一天基本沒有問題。

另外此次一加 11 也配備了 100W 的超級閃充,根據實際充電測試,從最低 1% 開始,5 分鐘即可充入 23% 電量,10 分鐘便充入 50%。充至顯示 100% 共需要 26 分鐘,與官方宣傳的 25 分鐘非常接近了。

這也意味就算晚上睡前玩至極低電量,早上利用起床洗涮穿衣的半小時內充電,一加 11 又可以滿血復活。在目前電池技術沒有大進展的現階段,能夠解決續航焦慮的主要就是兩點:大電池和快充,一加 11 還是長壽版大電池,產品使用壽命自然也會更有保證。

總結


在這些天的體驗來說,一加 11 可以說是一台各方面體驗都相對均衡的手機。性能配置上肯定是一加 11 最不需要擔心的,二代驍龍 8 + LPDDR5X + UFS4.0,就是性能的保證。影像上雖然沒有拿到馬里亞納,但其本身的影像能力和計算攝影也帶來了不俗的成像效果。特別是這顆新的 2X 長焦,可用性確實不錯。而質感,更是一加數字旗艦系列一直堅持的東西,金屬邊框、三段式靜音鍵、不鏽鋼鏡頭外框、漫反射玻璃后蓋、沒有塑料支架的屏幕。

更重要的是,在這些外圍配置的基礎上,一加 11 還給了目前安卓手機端最強大的振動馬達、重構安卓內存底層和遊戲雲計算專網服務等切實能夠提升用戶體驗的新特性。

對於一款 12+256GB 起步價為 3999 的機器來說,確實是能給的都給了。縱觀目前市面上的第二代驍龍 8 新機來說,這個價位能給到用戶如此高規格的質感、強勁的性能表現、可圈可點的影像能力、獨一檔的新功能和硬件,真的是特別特別難得。

可以說一加 11 就是目前 4K 價位段非常值得選擇的旗艦產品,幾乎是難以找到另一台能在價格、質感、性能上都能與之相對比的產品。

當然,它還是有一點點遺憾,例如無線充電,但如果這些都全部堆上去了,就不可能是現在這個定價了。所有的這些,應該還是屬於更高規格的 Pro 型號 (如果有的話) 才會擁有。

一加 11 的具體表現,也讓我們再次強烈感覺到了那個追求極致的一加。狠起來對自己也毫不客氣的 「西裝暴徒」,才是我們認識的一加。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Android 手機及裝置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