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d on 2022 年 12 月 31 日 by mrpm
最近许多人在分享 Product Led Growth, 你去 Google 大概可以找到以下描述。
来自https://www.productled.org/~
Product-led growth (PLG) is a business methodology in which user acquisition, expansion, conversion, and retention are all driven primarily by the product itself. It creates company-wide alignment across teams—from engineering to sales and marketing—around the product as the largest source of sustainable, scalable business growth.
但我看了满脑子问号,在想这和 AARRR 的差异在哪呢?所以小弟就以我的对 PLG 的认识,来写一小篇。
要了解 PLG,先要了解他的历史,在 PLG 的前身,就是很多人在谈的 PQL (product qualified lead),最后才慢慢发展成 PLG。PQL 要革命的对象是 MQL (marketing qualified lead),例如:Landing page 收名单然后再对他做销售…etc,这就是 MQL。
既然讲到 Lead,那就是会和 To B 有不小的关系。
从 PQL 到 PLG,都很重视个一个点是,不用 Sales 去 Pitch,让产品自己从企业的小团体(可能是专案团队或是部门)突破,产生付费和 Referral,这个付费可能是个人买来加强工作效率的,花的是自己的钱,或者是小小的钱,用部门预算就买掉了,反正不是走正式的采购流程,在企业内慢慢扩张,最后就走企业采购流程,整个公司一起用。
一开始 bottom up 渗透,后来 Top Down 采购。
适合 PLG 的产品,应该都要有以下条件
- PLG 的产品最好是订阅式,可随时取消,降低门槛,不是一大包卖断
- PLG 最好要有 Induvial use case,让产品渗透进团队中
- PLG 最好是 Quick time to value,简单上手,不需要很繁复的设定,不需手把手的教学就可用
- PLG 个人要用这个软件,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忙(譬如 MIS 或老板允许)
- PLG 的产品最好要有协作的 Use Case,这样才有办法从个人拓展到团队。因为单纯给诱因的 Referral 效果有限,毕竟都自己偷偷在公司用的感觉,还大张旗鼓宣传,这不太对
当然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要用 PLG 应用在 To C,或是取代 AARRR,那当然没问题,但对于一个 MECE 信仰者,就会有点痛苦,很想知道 PLG 和 AARRR 有何差异,比较后面出来的 PLG 多了什么东西,希望写这一篇对大家 2023 的增长有帮助。
愿增长与你同在。
--我的线上课:数据化营运 和 产品增长,都上线囉,欢迎大家报名

- 资深产品顾问、数据化营运专家、企业内训讲师。 这边有更详细的个人简介
- 过往演讲 投影片整理
- FB社团:Growth hacker秘密笔记簿
- 免费 Office Hour:线上预约我的 Office Hour
- 数位时代访谈:做好产品经理三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