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以下這句:
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首個比賽日結束,卡塔爾0:2委內瑞拉,奧地利2:0意大利。
意大利國家隊的社交媒體在世界盃開賽的前幾天,像其他隊伍一樣發了自己隊員集訓的照片,各個鬥志昂揚,勢在必得——慢熱的意大利隊需要打好頭一場,不能重蹈12年前南非世界盃小組賽回家的覆轍。

然後東道主卡塔爾輸了,意大利確實也輸了。
——只不過意大利壓根就沒進世界盃。
同一天的南半球,奧地利維也納,意大利「偷摸」踢了場友誼賽,緊挨着世界盃揭幕戰結束的時間點開踢。這場獻禮所有意大利球迷的世界盃平替比賽——還輸了——顯然沒人買賬。
今年5月意大利國家隊2022/23年最新的主場球衣亮相,但全世界都知道,這次意大利隊跟世界盃的關係是這樣的:
就像幾乎每一屆世界盃和中國隊的關係一樣。
但這抹藍色的缺席卡塔爾總是讓人遺憾,甚至對於很多中國球迷來說,世界盃有意大利,本身就很重要。
時間回到上世紀80年代初。那時候有一個劇叫《月亮灣的風波》,裡面有一個老頭慶亮捧着一台十幾寸的黑白電視滿村子跑,各地「出租」電視收錢,賺的盆滿缽滿。

那時候的電視就是這樣一個稀罕物件,慶亮們端着電視,大概不會錯過1982年的世界盃轉播,那是邁入80年代的中國電視普及進程中,大多數人所經歷的第一次世界盃畫面,那次意大利奪了冠。
此後電視機的地位逐漸從幾個村子一台變成了挨家挨戶的普通電器。1987年,我國電視機產量接近2000萬台,成為當時全世界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國,到了90年代,彩色電視開始逐漸替換黑白電視。
然後就是1990年的意大利之夏。而在這之前,意大利足球甲級聯賽(簡稱意甲)在1988年成為最早引入國內的歐洲足球聯賽。

同樣的時間線上,意大利的國家經濟正迎來頂峰,人均實際GDP在經歷了一段30年的爬升期後幾乎趕上法國。那時候意大利的各家足球俱樂部里,幾乎匯聚了世界上所有的足球明星,意甲也被國內球迷戲稱為小世界盃。
人有了雙好眼睛,才會開始去看世界,意大利就成了一代人與足球的「風陵渡口初相遇」。
現在的每屆世界盃,都有人會給新球迷總結出一些關於「如何裝成老球迷」的建議,這時候說自己喜歡意大利總是不會錯的。中國足球的歷史正經就四十年光景,沒有百年的俱樂部,第一代球迷的誕生,是電視機的普及打了底,然後意大利足球上的色。
偉大的意大利左後衛格羅索甚至在2006年打掉了一位中國著名足球解說員的飯碗,那句「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從此成了中國球迷與意大利足球緣分的一個激昂註腳。

你看現在街對面扶着欄杆歇息的大爺,或者昨天地鐵里那個看着生活潦草的中年人,二三十年前說不定也是成天念叨着「荷蘭三劍客」或者「德國三駕馬車」的年輕小伙。
現在的中國之於世界杯,建球場,造足球,參與感十足,除了國足自己。那時候的年輕人現在髮際線都退到了後半場,經濟衰退下的意大利足球也已經平淡的像是隔了夜的老酒,烈里有股子酸,不好入口。
義烏的工廠們恨不得把機床和縫紉機踩的冒出火星,加班加點生產各隊的球衣、國旗和印刷不同配色的塑料喇叭——雖然也有德國的球衣店老闆抱怨冬季世界盃太冷了,短袖球衣根本賣不出去——但這次工廠里不會有意大利的配色,這時候的歐洲哪裡會比米蘭跟羅馬更冷呢。
意大利球迷的卡塔爾之旅成了一場大型meme,姿勢大概是這樣的:
甚至南部的部分市民已經改弦更張。在一段那不勒斯的街頭採訪里,主持人問當地人是否為意大利沒有進入本屆世界盃而痛苦,一個男人淡淡回答道:「我不是意大利人,我是那不勒斯人。」
言辭不像「RNM,退錢!」那麼激烈,你也不知道他是不難過還是難過極了。
因為西班牙帝國的歷史原因,那不勒斯跟意大利本身就不太親。這裡又曾是球王馬拉多納的地界,阿根廷本身又有超過一半以上的人口是意大利後裔,因此那不勒斯許多當地球迷反而把阿根廷當作主隊看待。
據說1990年意大利本國舉辦的世界盃上,意大利對上阿根廷,全場高喊的是馬拉多納的名字。
不過這個採訪應該發生在阿根廷前幾天輸給沙特之前......
此前每次意大利隊出征重要賽事,阿瑪尼們都會為全隊量身定製西裝,然後站在出發前的登機懸梯上拍一組帶着風的定妝照,這個地球上最具魅力的男團組合也不過如此。如果這個傳統在今年延續的話,得到的大概會是這樣一張照片。
本屆世界盃開幕式上的一個高潮,是摩根·弗里曼走向卡塔爾殘障男孩加尼姆然後席地而坐的畫面,寓意着跨越所有種族和人類個體的包容和善意。
同時也意味着兩位嘉賓在2014年巴西之後的世界盃出場數,已經超過意大利隊。
——對,除了今年的卡塔爾,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意大利也沒進去。
相比往屆,卡塔爾世界盃從一開始就充滿爭議,這個孩子似乎一生下來就是錯的。
這是世界盃第一次在北半球的冬季舉辦,並且首次由一個此前從未打進過世界盃決賽圈的國家來舉辦,與卡塔爾競爭這次世界盃主辦權的有美國、日本以及澳大利亞等。似乎從任何角度來看,卡塔爾都不是那個最合適的舉辦地。在2010年力壓眾多競爭者拿到這屆世界盃舉辦權之後,卡塔爾即陷入了一系列的賄賂風波。
時任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在2015年的一場發佈會上,被英國喜劇演員西蒙·布羅德金拿着一沓子鈔票甩臉羞辱,近日這位早已卸任職位的前主席索性表示,「卡塔爾獲得世界盃舉辦權是一個錯誤」。
而伊朗球員對國歌的沉默,英格蘭等隊伍在彩虹臂章上的爭議,以及藏在卡塔爾8座球場以及各種基建項目陰影里懸而未決的勞工問題,又讓今年的世界盃成為最具政治意味的一屆。
為了籌辦世界盃,卡塔爾政府拿出的預算達到2200億美元,這裡面涉及招募的外籍勞工數量達到了100萬人。世界盃第一次開着空調在冬天辦,建造新球場甚至新城盧塞爾的工程全年無休。這是一個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50毫米,夏季最高溫度隨時突破50℃的國家。
《華盛頓郵報》在2015年的調查中稱,有超過1000名外籍勞工在卡塔爾世界盃的籌備過程中死亡,而根據英國《衛報》2021年的說法,這個人數超過6500。卡塔爾政府方面則表示在七年的籌備期內,體育場館建設工地上有37名工人死亡,3人與工作有關。兩方的說法差距明顯。
人家意大利也有理由說的,這樣的世界盃不來也罷。
問題是,你意大利不去世界盃,是因為不想嗎。
其實也不是沒去。
560人的意大利憲兵和陸軍隊伍,46輛軍車,一艘軍艦和兩架飛機已經抵達卡塔爾,將向卡塔爾提供賽事期間的軍事和安保協助。
在另一個卡塔爾旅遊廣告片里,意大利足球名宿皮爾洛參觀了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又揮着意大利球衣跑進Fuwairit Kite沙灘。
然後浮現粗廣告語——「沒球賽沒關係」。
總覺得在罵誰。
不過最後的最後,意大利人還是按時抵達了他忠臣的世界盃草皮,有驚無險。
因為卡塔爾落敗的那場揭幕戰,主裁奧薩圖,一個意大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