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 配圖 截取自網絡)
今年的雙十一,你買痛快了嗎?
隨着#消費冷靜期了解一下#、
#突然就不想亂買東西了#、
#退款#等話題登上熱搜高位,
淘寶、京東不再發佈雙十一戰報,
種種跡象似乎都在證明——
今年的雙十一沒那麼火熱,
年輕人的消費行為愈發理性了。
此前,小紅書發佈的《2022十大生活趨勢》指出,
年輕人早就看膩了大促的狂歡
和無數轟炸式的促銷手段,
消費方式也從「頭腦發熱的剁手」
轉變成了「人間清醒式下單」。
近幾年,反對消費主義的話題被頻繁提及,
似乎已經成了當下年輕人的花錢準則。
在豆瓣,有10多個「低消費」小組;
在小紅書上隨手一搜,
關於「理性消費」的筆記超過了11萬篇。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年輕人真的不愛花錢了嗎?
當我們撥開迷霧,
發現等待年輕人的除了無數個快遞包裹,
還有花唄、白條和信用卡上的賬單。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負債」成了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活常態。
每個月到手的工資,
還了花唄、交了房租,
最後所剩無幾,甚至入不敷出,
於是借款、還款形成閉環。
2021年中銀消費金融聯合時代數據發佈的
《當代青年消費報告》顯示,
在全國近1.7億的90后中,
只有13.4%的人沒有負債!
90后開通花唄的人數超過了4500萬,
而這一部分人的月平均儲蓄只有1000多元。
花錢消費的愉悅、
拆開快遞的興奮、
使用體驗的滿足……
這些感受很快就會消失,
但是債務不會。
那麼,這群年輕人每個月到底要還多少錢?
為了一探究竟,
「後浪小數據」欄目在微博發起了,
「你每個月要還多少欠款?」的投票調查⬇️
最終共有774位朋友參與,
投出了他們的一票:
結果顯示,超過8成的年輕人都會超前消費,
每月還款5000元以上的人有25.6%,
而每月還款不到1000元的佔比僅15.9%,
還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每月還款1000元-3000元。
算下來平均每個年輕人每月要還款2500元。
說到這兒,問題就來了。
年輕人整天掛在嘴邊理性消費都是口嗨嗎?
怎麼處處精打細算的他們,
還會超前消費,背上欠款呢?
除去房貸、車貸這些少數人負擔的債務大頭,
年輕人到底把錢花到哪兒去了?
《2022年中國千禧青年消費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
近半數的年輕人贊同超前消費的觀念,
願意把超前消費用在「悅己」和自我提升上。
換句話說,
這群負債的年輕人正在為興趣和學習買單。
事實上,在大部分年輕人眼中,
理性消費與超前消費並不衝突,
重要的是錢花到哪兒、怎麼花。
「能買貴的,但絕不能買貴了」
「可以買少點,但得買好點」
「能花錢,但不在能省錢的地方花錢」
年輕人熱衷於拼團砍價的優惠,
也有為興趣買單一擲千金的魄力。
@sunsetglow
比起以前我的確花錢更理性了,不會頭腦發熱突然消費。但這並不代表我就分文不花啊,有計劃地消費,買自己真正需要的、喜歡的,不也是一種理性消費嗎?
@01:15
我就是那種買件千兒八百的大衣眼都不眨,但要是還得付6元運費,那我轉頭就走。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當然要花在刀刃上啊!
@存錢罐
我覺得省錢不等於要吃苦吧,把省下來的錢花在自己的興趣上,自我提升,那種感覺比即時的消費帶來的快樂更有滿足感。
不再追求品牌和名氣,
而是更講究性價比;
不再頻繁地衝動消費,
而是有計劃地支出。
可以貨比三家、尋找物美價廉的平替,
也可以為了一場演唱會豪擲千金。
年輕人的理性消費不是一味地省錢,
他們有一套屬於自己的「生意經」,
在滿足需求的同時不多花冤枉錢,
能省則省,該花就花,
「大方」與「摳門」並存。
不過,超前消費雖然爽,
但負債纍纍壓力大。
大家還是要把控好尺度,
千萬不要越欠越多,
最後被賬單拖垮哦!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後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大倪、禹衡、曲枚,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