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Q3:庫存壓力緩解,出海逆境創收

.. 手機圈的寒氣並未消散。

11月23日晚,小米集團-W(01810.HK)披露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公告。公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團總營收704.7億元,經調整后凈利潤為21億元。

其中,智能手機分部收入同比減少11.1%至人民幣425億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減少8.4%至4020萬台,公告指出,主要是由於全球宏觀經濟環境所致,帶來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及ASP均有所下降。

2022年以來,全球經濟不確定增強導致消費需求進一步萎縮,智能手機銷量連續第五個季度出現下滑,全球手機市場形勢仍然嚴峻。

StrategyAnalytics發佈報告稱,2022年Q3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9%,至2.97億部。在疲態盡顯的大盤下,反覆疊加的疫情也使得國內手機市場持續走弱。數據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7000萬台,同比下跌11%,同期對比,為近十年內中國市場出貨量最低。

此外,第三季度作為蘋果新品發售期,正好與國產廠商的高端旗艦機型的面市時間錯開。三季度是蘋果傳統銷售旺季,中國市場出貨量提升,這一定程度上短期擠壓了國內手機廠商的市場空間。相對而言,其他幾大手機廠商在國內外市場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波動。

以國內為例,vivo第三季度出貨量約為1420萬台,同比下降20.5%。榮耀出貨量約為1270萬台,同比下降9.1%,市場份額保持在17.9%。OPPO出貨量約為1160萬台,同比下降27.9%,市場份額為16.3%。

整體手機市場的遇冷,已不是小米獨自面對的問題。從今年單季度橫向比較來看,Q3也孕育着轉機,對比上個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環比實現了6%的增長,降幅有所收窄。作為國內唯一「明牌」玩家,小米早在第一季度便遭遇市場寒流衝擊,經過三個季度的調整布局,接近觸底的小米隱隱有反彈之勢。小米智能手機在逆境中仍展現出極強穩定性,在全球市場上地位穩固。

據Canalys數據顯示,2022年Q3,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保持第三,市佔率達13.6%,出貨量已連續2個季度環比提升。結合雙十一期間和出海的成績來看,小米有望在第四季度走出遇冷的「空窗期」。


庫存壓力緩解部分,高端化繼續推進


手機大盤遇冷使得各家或多或少都有不少「囤貨」,早在第二季度財報的電話會議上,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王翔就回應過如何「清庫存」的問題。

王翔表示,小米庫存較高,仍然在健康和可控制的範疇內,在上半年,小米主要通過618等購物節等常規促銷手段減少庫存,下半年也考慮通過購物節等進行庫存清理。

本次會議上會議上,王翔表示,小米集團一直在利用大的促銷季、如「雙十一」等,來清理整個渠道庫存,庫存整體「水位」在下降過程中,目前同比和環比都降低了9%,希望經過第四季度及明年的1月、2月讓庫存達到健康水平。

這份業績確實是肉眼可見的。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購物節期間,小米全渠道累計支付金額突破170億元,手機和AIoT產品包攬四大平台保持領先優勢。隨着雙十二購物節再度來臨,小米的庫存有望持續改善。

國際方面,印度渠道庫存相對較高,但主要是由於渠道為印度重要節日排燈節(Diwali)備貨,排燈節前後是印度傳統銷售高峰。小米印度在10月7日宣布,排燈節第一階段的銷售活動就賣出超過600萬部手機,創下歷史最好成績。僅在兩日後,小米印度再次宣布,排燈節期間智能手機總銷量達1100萬部。

此外,臨近年底,「黑色星期五」「聖誕節」等國際購物大節還將相繼到來,國際庫存也有望繼續降低。

在小米總裁王翔看來,依據經濟發展的周期性,長遠看必定會走出低谷,但被問及智能手機市場何時恢復到正常的增長水平時,他認為關鍵還要看全球經濟和市場的形勢,「現在不確定性因素依然存在,為增長做好準備,是目前我們要做的事。」

提到小米高端化,王翔透露,小米內部多次復盤有所總結,「品牌高端化是需要時間,才能逐步打造的。」小米會在雙品牌策略下,按部就班地推進高端化戰略。

7月,小米推出與徠卡合作的高端影像旗艦手機Xiaomi 12S Ultra,通過和徠卡的深度合作,為其贏得了不少高端市場口碑。同時,小米推出Xiaomi MIX Fold 2摺疊屏高端旗艦手機,其超輕薄使用體驗持續吸引更多商務人群。截至10月19日,兩款高端機型在京東平台好評率分別達到98.5%和99.6%。

2022年Q3,中國大陸高端手機市場大盤下滑,人民幣3000元以上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1%,6000元以上出貨量同比下降14%,但小米卻實現逆勢增長,中國大陸地區人民幣3000元以上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14%,帶動中國大陸地區智能手機ASP同比增長約9%。


小米在中國大陸人民幣4000-5000元價位段市場份額同比提升近5個百分點,6000元以上價位段市場份額同比提升近2個百分點。萬元價位段的摺疊屏手機市場,小米也有不錯的進展。據CINNOResearch公布的中國摺疊屏手機市場Q3排名,小米市場份額9.0%,排名第三。


逆境出海,境外互聯網收入創新高


受戰爭疫情等多種因素,今年的出海生意並不好做,特別是歐洲,被譽為中國廠商最難打的海外市場。

一面是地緣政治危機帶來的高通脹,手機零售業務急劇萎縮;另一面則是來自巨頭三星的傾銷競爭,由於對5G市場的戰略誤判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多因素影響,三星手機分銷商手中積壓了近 5000 萬部的驚人庫存,其中,價格在200~400美金不等的中端 Galaxy A 系列佔據了庫存的很大一部分。

三星手機對渠道商開展多種補貼策略,傾銷戰術直接覆蓋到整個歐洲的手機中端市場,其中小米、OPPO、vivo皆受到不小的衝擊。

此前,一位渠道商對雷峰網表示:從今年5月份開始,現在整個歐洲通貨膨脹十分嚴重,手機基本都是賣一台虧一台的狀態,在三星的競爭下生意愈發難做。

從Q3的數據來看,小米智能手機在逆境中展現出極強穩定性,在整個歐洲智能手機市佔率達23.3%,同比提升1.8個百分點,排名第二。其中,在法國和意大利,智能手機市場份額排名環比上升至第二,在德國繼續保持第三。北歐市場增速可觀,市場份額同比增長124%,是該市場增速第一的手機品牌,同時,小米在西班牙智能手機市場拿到佔有率排名第一。

小米稱,歐洲業務的增長得益於小米在全球多市場的本地化成熟運營。此外,本季度小米在拉美和中東等區域實現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同比提升。其中中東出貨量市佔率達17.6%,排名穩居第二,拉美和非洲市場均排名第三。

這些新興市場的智能手機遠未到普及程度,仍有大量可供開墾的增量市場。以拉美為例,據 Canalys 統計,2021 年拉丁美洲的智能手機出貨量超過 1.29 億台,2026 年出貨量預計繼續增長至 1.58 億台。對於眾多智能手機廠商而言,該地區是一個極有潛力的市場。

同時,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截至2021年3月,全球互聯網滲透率達65.6%,拉美互聯網滲透率達75.60%,網絡基礎設施達到一定普及率。這也就意味着該區域潛藏了巨大的互聯網發展空間,於小米而言,為其互聯網業務發展提供足夠的拓展空間。與之相對應的是,小米Q3境外互聯網服務收入創下單季歷史新高。

報告期內,小米境外互聯網收入達到人民幣17億元,同比增長17.2%,佔整體互聯網服務收入的比例升至24.2%。從今年整年來看,小米境外互聯網收入是隨着海外增長而逐步上揚的。除傳統的廣告、遊戲之外,小米還在持續探索支付等方式的變現。

以鎖屏應用為例,小米針對不同地區市場推出適合當地的差異化內容,並且交互上不斷迭代優化,比如用戶手機每次亮屏都會自動切換內容,而簡單的手勢滑動就可以進入下一個畫面。但就這一個功能大幅增加了用戶活躍度。

2022年Q3,小米的鎖屏畫報服務的日活躍用戶數已超過1億。截至9月,全球MIUI月活躍用戶數達到5.64億,同比增長7810萬。


「米家生態」護城池效應日漸突顯


小米Q3 AIoT設備總收入為人民幣191億,環比下滑3.8%。

其中智能電視全球出貨逆勢上揚,三季度出貨3300萬台,同比增長9.3%。除了印度市場之外的境外市場,智能電視出貨量同比增幅超過40%。智能大家電品類(空調,冰箱,洗衣機)強勢增長,收入同比大增超70%超100萬台,冰箱產品出貨量超34萬台,同比增長超150%。

智能大家電大賣總營收卻下降了,背後原因有二,一是國內面板產能的增加進一步壓縮了家電的成本,另外新零售的部分受疫情影響門店的而減少,對AIoT產品的銷售產生了一定的負面拖累。但也恰恰是疫情居家,讓消費者增加對大家電需求。

智能大家電品類的爆火,也側面印證了AIoT產品小米受歡迎程度。一渠道商告訴雷峰網,今年的大部分精力都是在大家電產品上,手機反而也沒那麼掙錢。這個問題在線下門店更加突出,隨着手機差異化的日漸縮小,其單機利潤往往都不夠支撐線下門店的利潤,而AIoT產品單價低,利潤高的特性往往就是一個門店利潤的重要來源,而這個比重在小米系的門店重,時常會接近50%。

在不斷下滑的手機市場,增長的AIoT產品無疑是一道新的護城河。

本季度,小米AIoT戰略持續發力,截至2022年9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連接的IoT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電腦)數達5.58億,同比增長39.5%;擁有五件及以上連接至AIoT平台的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機筆記本電腦)用戶數同比增35.4%,達1090萬。

另一面,小米對用戶的吸引也明顯增強,2022年9月,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9.0%,達1.15億,米家APP月活用戶數同比增長20.9%,達7240萬。

報告期內,小米不僅用戶基數及智能生態布局實力顯著提升,同時持續構建全場景智能體驗,帶來了更加豐富的多場景智能產品。此外,小米在本季度還推出米家戶外電源1000Pro和米家太陽能板100W兩款生態鏈新品,進一步開拓智能新場景,助力萬物互聯的多場景滲透。此次,關於造車的進度進一步得到披露。

從財報上來看,小米2022年第三季度,研發支出達到人民幣41億元,同比增長25.7%,環比增長8.1%,主要由於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相關的研發開支增加所導致,這部分的研發費用約為8.3億人民幣。

「目前我們造車的進度還是比較順利,有信心能夠在2024年第一季度正式量產,「王翔表示,「前三個季度我們在造車方面的總投入是18.6億元,就這個規模而言不會對整個集團的運營有重大影響。

按每個季度粗略以 15 億元虧損計算,小米汽車距離量產還剩五個季度,五個季度需要 75 億資金。小米集團副總裁兼CFO林世偉透露,前三季度小米集團累計回購了1.9億股,回購金額為23億港幣,目前小米集團現金儲備有943億人民幣。

依此前100 億元資金的投資計劃來看,其造車的環境目前依然舒適,而非外界擔憂的造車會讓小米資金鏈緊張。目前,小米汽車研發團隊規模目前達到 1800 人,儘管與頭部新勢力們仍舊存在差距,但結合其收購或投資的數十家智能駕駛企業,研發規模已然不小。

總的來說,小米第三季度儘管外部環境複雜多變,小米全球各項業務穩健運營,業績環比改善,且穩中有進,也正如報告指出的「商業模式展示出強勁的韌性」。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Android 手機及裝置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