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os Move 智能音响:随行音乐,随性聆听

.. 我个人对于 Sonos 一直抱有着不错的好感,原因有二,其一是他们家的产品在设计方面一直十分简约,对于颜值控的我来讲无疑是赚足了第一印象,其二是 Sonos 自身丰富的流媒体平台接入服务,你可以通过 Wi-Fi 的方式聆听各类流媒体音乐,体验上十分便利,这也成为了 Sonos 标志性的优势所在。


可能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讲,Sonos 家庭影院系列产品深入人心,无需布线的方式让不少人都可以轻松体验到足够优质的环绕声效果。但 Sonos 自 2002 年创立以来,就早早地布局智能音响,从首个产品可以将传统音响“网络智能化”的 Connect,到一系列 All In One 单体智能音响产品,Sonos 的智能化就一直体现在其开创性的“多房间系统”、“海量流媒体音乐服务集成”、“Sonos APP 一键控制”等各方面,这种形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后面的智能音响行业的标准产品模式。

然而,随着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语音控制渐渐成为智能化的某种象征。不过 Sonos 认为语音不是智能化的唯一标准,音响更应该回归音乐本身,但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Sonos 也开始了与 Google Assistant 和 Amazon Alexa 进行合作。在国内,Sonos 则在 2018 年达成和 Rokid 的合作,实现了中文语音控制。据官方透露,Sonos 也已经在和国内更多主流的语音助手平台展开合作,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消费者也可以在 Sonos 的产品上享受语音控制的体验。

除了语音,了解 Sonos 的人大概都知道 Sonos 以前没有蓝牙音响,对于喜欢 Sonos 品牌的人,或许有些小遗憾。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Sonos 是一家强调系统化体验的音响品牌,它们家的多房间系统、流媒体音乐等众多美好的体验都要求在 WiFi 环境下实现,Sonos 不太想损失自己的独有体验。另外一点,也是因为早年蓝牙技术不太成熟,会在音质上有所牺牲,对于一个对音质有极致追求的品牌,做出这样的选择也不是不可理解的。

但是,随着这款 Sonos Move 的发布,Sonos 的首款蓝牙音响终于在大家的期待中问世。可以说,Sonos Move 承载着 Sonos 对“可移动音响”这一种产品类别最理想的期待。

首先,Move 集中了 Sonos 在声音领域的全部研发和创新实力,其强化了声音技术,通过机身顶部的远场麦克风对声音进行识别处理,实现当前场景下的最佳音质化,这一功能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对,此前这一功能叫“Trueplay”,用户可以通过 Sonos 客户端对产品所在环境进行声音处理从而生成最适合的调音方案,而现在该操作完全变为了自动化,全新升级的“自适应 Trueplay 调音技术”便是 Sonos Move 在智能化上新的探索。

由于再也不需要用户拿着手机到处找 Wi-Fi 式的调音,所以 Sonos Move 的自适应调音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提升了用户体验,并且这一效果还挺明显的。Sonos Move 的麦克风会根据周边场景环境实时处理声音效果,基本上当你把它移动至一个新的场景,1-2 分钟后便可以完成针对性调音工作。为了彻底测试这样的调音技术,我甚至还把 Sonos Move 放置到了非常狭小的空间内,将喇叭单元靠着墙放置,起初由于发声单元对着墙壁,所以整体声音听感非常闷,而过了一段时间后“自适应 Trueplay 调音技术”将其校准,声音又变得干净了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该技术需要用Wi-Fi调用调音软件,所以“自适应 Trueplay 调音技术”仅在 WiFi 模式下才可以正常使用,当 Sonos Move 切换至蓝牙模式时,则不会自动调音。


从产品定位上来看,你自然不难看出 Sonos Move 就是一款针对于多场景聆听的智能音响设备,前面所介绍的“自适应 Trueplay 调音技术”便是服务于这样的多场景聆听场合,去保证声音的整体一致性。不仅如此,其型号名中的“Move”便也很直截了当的告诉了消费者:我,Sonos Move 是可以拎着走的!

没错,Sonos Move 确实可以拎着走。

在产品设计上,Sonos Move 依旧是 Sonos 标志性的简约风格,黑色的机身外壳加上正面大大的格栅设计,外形上有点类似于 Sonos One 的放大版本。其整体机身尺寸为 240mm x 160mm x 126mm,重量为 3kg,不算是一位轻量级的选手了,这样一款大家伙拎着走是不是有点累呢?其实不然,Sonos Move 的机身后侧有着一个弧形凹槽,这是 Sonos 团队特别为它设计的人体工学手柄,消费者可以很轻松的将它拿起拎走,十分方便。

并且,Sonos Move 还有着一个充电底座,通过机身后侧下方的两个触点进行充电,不需要移动时将其放置在底座上即可,一旦聆听场景需要发生变化,Sonos Move 可以伴随你到任何一个地方。在移动情况下,Sonos Move 会使用内置电池进行工作,大概有 10 个小时的续航时间,非常充裕了,更为重要的是,Sonos Move 的内置电池为可拆卸电池,未来 Sonos 还会单独提供电池的销售服务,保证 Sonos Move 不会因为电池寿命的问题而降低使用时间。

Sonos Move 的按键操作都很简单,机身顶部仅有四个功能按键,对应着播放暂停、上一首曲目、下一首曲目和麦克风开关,并且在下方的这三个功能按键之间滑动还可以调整音量大小。机身后侧则依次为开关键、模式键、配对键,底部还有着一个 Type-C 接口,可以让用户连接充电宝为其紧急补充电量,充电宝则需要支持 12V/3A 或 15V/3A 或 20V/2.25A 这三种输出电平。

从内部的硬件参数来看, Sonos Move 拥有两个 D 类数字放大器、一个高音扬声器和一个中低音扬声器。为了保证 Move 在户外使用的可靠性,Sonos 的团队试图让它变得无坚不摧。IP56 的防护等级使得 Move 即便在下雨天也依旧可以正常工作,放在泳池边也不足为惧,并且坚硬的防震外壳让其可以经受住 76cm 的高度跌落,即便是日常生活中的油、芥末酱、葡萄酒等化合物涂在上面也不会导致渗漏的情况,这种应对于任何场景的硬实力是 Sonos Move 的一大特点。

虽说国内用户在使用场景上大多数还是局限在室内环境,但足够耐用的属性让 Sonos Move 可以出现在家中的各个区域,无论是湿漉漉的浴室还是油腻腻的厨房都不会对 Sonos Move 造成损伤,譬如我老婆就习惯在做饭的时候把 Sonos Move 从卧室拎到厨房,一边听歌一边做着料理。

从声音上来讲,Sonos Move 依然还是很标准的 Sonos 风格,整体突出中频质感和线条感,通透度也比较不错,虽然低频的量感不多,但该有的能量感还是有着较好的表现,日常听的流行人声问题都不大,听感也很舒服。 由于 Sonos Move 支持 AirPlay 2,所以我很喜欢把它和 HomePod 通过 AirPlay 2 一同播放,还真有点音乐会的感觉。

也正是如此,我得以仔细对比 Sonos Move 和 HomePod 在音色部分的差异性。可以说这两者在声音上的区别还是蛮明显的,HomePod 一听就是有着不错的混响和氛围感,低频厚度更好,而 Sonos Move 在声音细节上的表现则更优,听起来会更加干净,相比之下更显均衡一点。

Sonos Move 的官方售价为 3980 元,老实说并不便宜,但换个角度来看,Sonos Move 几乎搭载了 Sonos 所有引以为豪的技术,这种随时随地按下按键就可以享受到 Sonos 标志性聆听体验的感受相当难得,相信无论你是否是一名 Sonos 的粉丝,Sonos Move 都可以带来一定的惊喜。


优点:

1、方便的可移动式设计;
2、坚固耐用的外壳设计,适合各种场景下的使用;
3、自适应 Trueplay 调音技术,声音不受环境约束。


缺点:

1、目前中文语音控制使用受限,依旧需要联动 Rokid 等几家国内智能语音服服务商使用。


Sonos Move 智能音响 Sonos 首款全场景无线智能音响,随时随地享受音乐。
¥3980 官方网站




想在手机阅读更多周边设备资讯?下载【香港硅谷】Android应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术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