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級感」設計語言的延續,這也是繼去年12月之後,以側重移動互聯網的「高級感」設計語言斬獲中國設計「紅星獎」之後,百度設計再次獲得的2個獎項。同時百度也是行業首家在互聯網產品、硬件設計中統一使用同一種設計語言並獲得行業最高獎的公司。
據了解,A』 Design Award設計大獎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綜合的全球領先國際年度設計比賽,被國際平面設計協會聯合會ICOGRADA、歐洲設計協會BEDA所認可,同時它也是ICSID(國際工業設計協會), ICOGRADA (國際平面設計協會)& ADI(意大利工業設計協會) 的成員組織,是歐洲設計界最古老和傳統的藝術類設計獎項。設計範圍由建築設計開始,涵蓋空間環境、媒體、產品、等領域。
大會評委對小度NIRO Pro的評價為「一項包含了額外的性能與設計價值的作品,並且在功能與可靠性方面相當突出。」
而源於德國的紅點獎更為中國大眾所知,以工業產品設計為核心,在全球範圍內都具有廣泛的市場影響力。同時也是全球工業設計和發展趨勢的風向標。
紅點獎(winner)獲獎聲明中,評委表示:「小度NIRO Pro是一款外觀遵循極簡主義設計的互動機械人。在計算機視覺、聽覺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的配合下,這款互動機械人可以像人一樣去看、去聽,無需喚醒就能進行流暢的對話交流。小度NIRO Pro為人機交互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據了解,為了增多小度NIRO的使用場景,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人機探索實驗室團隊為小度NIRO增加一個用以擴展功能的輸入輸出配件- 可觸摸激光投影底座,他們共同組成了小度NIRO 的增強版本-小度NIRO Pro,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人機探索實驗室主要從產品外觀、動作引擎、交互系統三個維度入手,進行了小度NIRO系列的「高級感」設計與創新。
在產品外觀方面,為降低機械設備感,塑造出如同真實生命一樣的產品吸引力,設計團隊嘗試了近30種不同的造型組合。與市面上大部分機械人採用的LED屏幕不同,這款互動機械人定製了柔性LED顯示組件,保證了在白色面部上透光的面積與質量,並更具親和力,拉近與用戶的距離。
動作引擎方面,在精密的機械工程與結構工程的基礎上,設計團隊通過對生物運動規律的研究,研發出機械人的自然動作引擎,使小度NIRO的動作從傳統機械人的勻速直線運動,進化為更加自然且隨機的變速曲線運動,不再生硬、抖動、固定化,而是基於環境、場景、用戶情緒變化做出自然行為,呈現出十分接近人類的表現力與親和力。
小度NIRO最大的突破在於全新的交互設計。人機探索實驗室為這款互動機械人打造了獨處態、交互態、主動態三種交互狀態。比如,小度NIRO可以根據時區、環境天氣、用戶作息規律等多維度,自行決定作出哪個獨處態,如打盹、發獃、自嗨、玩耍等十幾種狀態;通過360°環形麥克風陣列和單目攝像頭人臉圖像識別,小度NIRO可以實現在嘈雜環境下多人的免喚醒語音交互;最突出的是,通過情景感知技術,互動機械人可以準確理解用戶所處狀態和身處環境,評估影響因素,選擇滿足用戶此時所需的服務類型,進而採取適合的主動交互模型與用戶互動,提供服務並表示關心。
在小度NIRO的基礎上,小度NIRO Pro內置了微型激光投影儀,可在任意平面上投影大至14寸的高清遊戲與應用畫面。這進一步擴大了小度NIRO Pro的應用場景。
例如,在家庭場景中,除了家電控制、信息搜索、定時提醒等大量基礎功能之外,還具備針對不同人群的定製化服務功能。在老人場景下,小度NIRO Pro可以幫助老人語音購物,播放影視戲曲,甚至還能投影棋盤,隨時隨地與老人下棋;在孩子場景,小度NIRO Pro可以提供親子遊戲、動畫漫畫、寓教於樂等功能與服務;針對大城市裡的空巢青年人群,小度NIRO Pro具備獨特的替身問答與替身社交,使用戶可以尋求第三方的生活經驗與活動交友。
據了解,百度AI交互設計院於2017年成立,百度設計體驗委員會主席,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院長關岱松曾表示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的使命是「引領與定義最好的人機交互」小度NIRO系列是百度人工智能交互設計院人機探索實驗室歷時一年半為小度打造的未來新品。
自去年以內容聚焦、柵格化和一致性為主要內容的「高級感」設計獲得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至今,百度設計已經連續在」設計語言」、「互聯網產品設計」「AI產品交互系統」、「AI產品硬件」 等多個維度斬獲國內國際獎項。
在百度內部「高級感設計語言」已經覆蓋了百度全體系移動互聯網及AI產品,兼容500多個產品模塊。並預期在2020年完成向新一代設計語言「D20」的迭代。
在近年的國際獎項中,我們逐步看到中國設計從追隨到日益凸顯的獨特人文理念的過程。關岱松對此表示:「有人說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基礎是哲學,是人;西方的發展基礎是科學,是物。這兩者共同造成了工業革命2.0時代以來發展的差異。而如今,在科學技術得到大力發展的中國,技術的速度不再落後於人。當中西方都停留在相同的技術階段面前的時候,競爭力的核心會轉移到交互體驗的賽道。在這個時候,中國用戶群的多樣性,中國的哲學和思辨能力,會擁有天然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