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鏈接:點擊閱讀
9 月 30 日,「轉數快」在香港全面啟用。
「轉數快」是香港金管局推出的快速支付系統(Faster Payment System,簡稱:FPS),可將各大銀行帳戶以及各電子錢包接通,做到跨平台的小額支付,實現支付寶、微信之間也可以相互轉賬。
支付寶、微信之間的快速轉賬?這在內地移動支付十分普及的環境下也沒能直接實現,這一次「落後」的香港移動支付竟然走在了前面。但是具體的情況是怎樣的?支持轉賬的平台賬戶包括哪些?如何開通使用?
「轉數快」是快速支付系統,並非 APP
「轉數快」是在香港金管局的帶領下,由香港本地 21 家銀行、10 家支付運營商組成建立的一套快速支付系統,而這套系統相當於一個內嵌於銀行、支付 APP 的應用接口,而並非一個獨立的 APP。
換句話說,上述支持機構的 APP 將都可以實現跨平台的、實時的轉賬服務。具體如何實現的呢?「轉數快」是基於手機號碼、郵箱地址作為收款方唯一的識別代號,也就是說消費者在進行跨平台轉賬之前,先要確定自己的手機號需要綁定哪一個平台?即你是希望使用支付寶、微信還是銀行卡進行轉賬的收款。
▲ 支付寶登記「轉數快」服務界面
手機號綁定相應平台的「轉數快」服務之後,其它人無論使用哪個平台的 APP 都將可以通過手機號直接轉賬進該綁定的平台賬戶內。即收款方受到手機號碼綁定賬戶的影響,只能使用一個默認綁定的賬戶平台作為收款目標,而轉賬方則不受影響,可以使用所有支持平台進行轉賬。
當然「轉數快」默認的綁定賬戶是可以隨時更換的,如果你的手機號碼從未登記綁定過任何「轉數快」支持支付平台,那麼第一次綁定的平台即是你的默認收款平台。據移動支付網了解,目前有說「轉數快」的轉賬服務是免費使用,也有說其有數千的手續費免費額度,具體情況如何暫時不得而知,不過數千額度對於有大量轉賬需求的消費者而言可能稍微有點太少了。
「快速支付」由來已久,各個地區稍有不同
實際上,快速支付這項技術已經發展了數十年之久,在超過 20 多個國家或地區推行,比較有名的包括英國 2014 年推出的移動支付服務 Paym、新加坡去年推出的手機支付 PayNow 等等。
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從轉賬上限而言,英國 Paym 支持單日最高 250 英鎊(約 2259.65 元人民幣),這點額度實在有點捉襟見肘了,不過 Paym 表示消費者可以根據不同的銀行來提高相應的額度。
香港「轉數快」單日轉賬上限為 1 萬港幣(約合 8759.63 元人民幣),額度也稍微偏低,不過據移動支付網了解「轉數快」主要用來應付日常支付轉賬,因此額度並未設置太高。值得注意的是,「轉數快」還支持雙幣(港幣及人民幣)互轉,這一點可以方便常常往來兩岸的消費者。
新加坡的 PayNow 則支持單筆 5 萬新元(約合 250805 元人民幣)的高額轉賬,而且 PayNow 的轉賬業務在去年已由個人對個人(P2P)走向企業對個人(B2P)以及企業對企業(B2B)。不得不說,這項業務開展得還是不錯的。
實際上這些快速支付系統都是基於平台服務,沒有獨立的 APP,通過手機號碼等完成轉賬。唯一不同的是,香港此次推出的「轉數快」服務加入了支付機構,得以讓轉賬體系擴展到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這可能也是「轉數快」最大的創新和進步。
內地移動支付市場為何沒有類似服務?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市場。得益於第三方支付的發達,內地的移動支付環境十分成熟,無論是二維碼支付還是 NFC 支付,亦或是其它新興的移動支付創新技術,總能在國內市場率先推出。但為何如此發達的市場環境卻沒有類似的移動支付服務呢?
實際上,類似於 Paym、PayNow 的銀行跨平台轉賬,國內已經存在了。銀聯「雲閃付」APP 內綁定銀行卡或者手機號,即能實現跨銀行的轉賬,而且也是即時到賬、完全免費。但是,和上述服務不同的是,雲閃付是獨立的 APP,需要消費者下載 APP 並綁定銀行卡和手機號才能實現轉賬,使用上相對麻煩。
至於為何沒有基於手機號的跨平台轉賬服務,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方面,國內的金融環境複雜,銀聯作為卡組織和清算平台,一方面堅守着四方模式中的清算任務,另一方面也在積極推行自身的移動支付應用,以運營者的角色出現在移動支付市場中,更別提同為運動員和裁判的老梗了。這樣的環境使銀行業很難再達成共識去推行一個基於銀行體系的跨平台轉賬服務,畢竟這樣的事情「雲閃付」有些已經在做了。
另一方面,國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太過強大,而且形成了鼎力對抗的局面。這讓其很難再去聯合其它機構推行跨平台的轉賬,畢竟強大自身是關鍵,沒有利益關係和政策導向更不會去和金融機構合作,這不同於境外其迫切地想進入市場的局面。
但是,沒有並不表示消費者不需要。想想平時錢都在支付寶裡面的你,要給只有微信的老爸轉點錢,只能耐着性子把錢提到銀行卡,再通過銀行卡轉到微信了!而且銀行卡轉賬每次都需要輸入大串的銀行卡賬號來確定身份,也確實比較麻煩。
如果有了這麼一套快速支付的轉賬體系,通過手機號綁定自己常用的 APP,年紀大的老一輩幫忙綁定相關銀行的賬戶,只有微信的父輩們可以選擇綁定微信賬戶,而年輕一代則可以自由選擇綁定哪個平台進行收款,如此一來確實會方便一些。那麼如果要做這樣一套體系,最合適的角色是誰?拋開央媽不談,這個業務可能要非銀聯和網聯莫屬了。
以上純屬筆者個人觀點,如有不妥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