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家公司中,亞馬遜的雲業務AWS為其在今年二季度貢獻了大約55%的營業利潤,而微軟也憑藉雲業務Azure的強勁增長,在今年5月底市值超過谷歌母公司 Alphabet,並在2018財年全年收入首次超過千億美元。
雲計算為什麼能在此時造就如此量級的公司?王忠民認為,這是因為雲改變了社會的生產和組織方式。過去的時代推崇「壟斷」,但今天排名前十的公司都是「開源」,把一個企業的系統變成社會的公群,由此產生「社群」。在社群中,新興公司可以基於先前公司的源代碼和雲後台服務,「只在應用的小的端口中做技術創新」。
他舉例說,微信之所以好用,是因為其學習了以往社交產品的初始邏輯和源代碼。「如果(使用)全部的初始代碼,到今天我們可能既是重複投資,又有可能還不成功。」
雲計算的優勢顯而易見,但出於對數據安全和政策監管的擔憂,中國的公司對公有雲的接受程度卻比歐美國家低。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洪小文在昨日論壇上說,公有雲其實比私有雲更安全。「每個人家裡有很多珠寶和現金的時候,你不會放在家裡,而會放在銀行的保險箱。銀行的保險箱就是所謂的公有雲,所以其實公有雲是比私有雲安全的。」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洪小文。圖片由論壇主辦方《財經》雜誌提供
但公有雲也不是百分百絕對安全。8月5日,騰訊雲的客戶北京清博數控科技有限公司所屬「前沿數控」平台向騰訊雲提出千萬元索賠,因其平台的操作系統雲盤發生故障,導致文件系統元數據丟失,且無法修復。數據丟失對「前沿數控」來說無疑是致命打擊,也再次引發了企業對於上雲安全性的擔憂。
論壇中,洪小文說他不清楚這次數據損壞的原因,但從做雲服務系統的角度來說,這的確不可思議,因為數據不丟失就是要靠備份。「三份不夠,備三百份,我誇張講,你總不能丟失,丟失一定是非常嚴重的事情。」
當被問及大公司對雲計算的壟斷是否會導致像「前沿數控」這樣的小公司博弈無力時,深圳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瑋說,如果缺乏服務意識和監管要求,這種現象確實存在。開源是雙方互利的,如果有一方不遵守這個機制,大家會用腳投票。「你的公司自然變成壞公司,這些公司會自然而然修正自己在數據應用這方面所存在的不足。」
深圳東方富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瑋。圖片由論壇主辦方《財經》雜誌提供
雖然數據丟失的幾率微乎其微,但大數據和雲計算卻一定會導致很多行業發生更迭,比如,未來中介化的機構會大量消失。陳瑋表示,包括銀行在內的中介機構「就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和所謂的管制門檻來做的,如果所有的 LP(有限合伙人)都知道公司的發展前景、管理層經歷、性格、待人態度,自己就能判斷要不要投了」。
雖然大數據和雲計算會導致一些行業消失,但也會促使一些行業興起。陳瑋說,他們投資了專門做數據清洗的公司,因為在數據洪流的情況下,對數據「去偽求真」變得更加重要。「如果讓深圳各個區的人統計,從不同的口徑,從交社保的、從做銀行貸款、開戶的統計,把各個區的人口加起來大概有4500萬人,但是經過這家大數據公司清洗,我們會發現常駐人口,甚至在6個月以上的,可能有2400萬人。」陳瑋說,「他把重複的、無效的數據取掉,這是特別重要的,否則數據太多會造成堵塞,垃圾會造成無效。」
雖然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應用還存在很多問題,但該論壇上的專家均表示,和傳統產業不同,新型產業一定是基於數據和雲計算的。「如果說原來上一輪沒有趕上互聯網的上一波高潮,這一輪千萬不能落後,否則經濟結構調整可能會把許多企業打垮、淘汰,這個趨勢可能非常短。「陳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