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駁文:請堅定的稱自己SEO

..

感謝否子戈的投稿:

昨天在盧鬆鬆博客看到一篇帖子,建議我們都不要再稱呼自己SEO了。筆者在這裡表示對此存有懷疑,思考之後,想與作者商榷一二。

請堅定的稱自己SEO——與《為什麼我們SEO人不再稱自己為SEO》商榷

SEO到底為了什麼?

有多少人思考過SEO的本質問題。我在讀《SEO實戰密碼》時,對Zac的解釋表示觀望,我知道Zac寫該書是想讓剛開始接觸SEO並試圖以此謀生的朋友快速進入該領域,以迅速掌握一些SEO技巧和方法,不走歪路,故將SEO解釋為“在充分了解搜索引擎自然排名機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網站進行內部外部調整,改進網站關鍵字在搜索引擎的自然排名,獲得更多流量,從而達到提高銷售量和樹立品牌的目的”。這種解釋顯然是從結果出發,目的性太強,即經濟目的。當然這是無可厚非,利益驅動一切。不過筆者提出的則是一種長效的信息社會效益。我在自己的博客嗖錄網中探討未來SEO將何去何從時,明確的指出真正的SEO,其實是在為一定的組織服務:公開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的服務對象是所有網民,私密搜索引擎(如微博搜索、企業信息管理系統搜索等)的服務對象是搜索引擎擁有者。並且在無SEO時代也是最好的SEO時代一文中刻畫了未來智能時代搜索引擎的可能面目。並再次強調,SEO在未來信息社會中的基礎性重要地位。

請堅定地稱自己SEO

我並不完全贊同盧鬆鬆博客中那篇文章的作者的觀點,或許從追逐近期的經濟效益來看,按照¥1000/h來計算確實很誘人(我首先懷疑作者有沒有獲得過每小時1000元的經濟報酬),如果按照作者的說法進行轉行,一萬元每小時的報酬簡直就是一種資本家的誘惑,要知道目前中國普通農民工的年收入只有3-5萬元,而一般白領大致10萬元左右,高級白領則20-60萬元,能夠計入富豪榜的富人們則按100萬/秒來計算。轉行之後,SEO轉變為“在線市場營銷顧問”(online marketing顧問,網絡營銷顧問)則一天能掙到2-10萬元(保守),月收入則在50-100萬元,年收入可達600-1200萬元。

1、沒有遊戲規則,目光短淺的人只配做勞力

首先需要聲明的是,筆者目前尚未接過超過5000元的單,而且我自認付出了很多勞動,有時卻沒有得到尊重(少數情況)。但我不覺得做SEO是在為迎合搜索引擎而進行的利益驅使遊戲,這或許和我所學過的課程相關(信息資源管理概論和信息檢索)。筆者在學校經常需要使用CNKI中國全文期刊數據庫(學術期刊數據庫之一)檢索文獻,在做文獻計量學分析時,深刻的體會到如果要使文獻的查准率和查全率都達到非常高的水準是多麼的困難。而在社會經營性搜索引擎(百度、谷歌等)領域,很少有人使用高級檢索,高級檢索提供的字段也並不全面。學術文獻的標題、摘要、關鍵字、作者、機構、期刊及其刊號等等都有嚴格的規定,檢索的準確度絕對比一般搜索引擎要高很多。學術搜索引擎尚不能實現查全與查準的高效,更何況普通搜索引擎。(需要解釋的是,學術期刊的各個字段明確,因此對搜索引擎的技術要求反而更低。)

搜索引擎的目的是為用戶提供更為全面準確的信息,說的具體些就是努力提高查全率和查准率。而作為網絡信息生產者,缺少像學術論文一樣的元數據規定約束,因此兩率難以保證。倘若有一個普適的元數據標準(如都柏林核心元數據元素集)能夠運用到網絡信息生產中,那麼我們的檢索可以實現的更加快速與直接。可是目前尚未有統一的元數據標準,因此需要後期搜索引擎自己進行智能化的截詞標引判斷,而實際上,SEO正是在幫助搜索引擎完成這項工作。

所以,根本沒有所謂的搜索引擎SEO遊戲,只有在活動中摸不着頭腦的人才會覺得不知所措,遊戲只不過是一個借口。搜索引擎算法的更加智能化是一個時代技術進步后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早期的SEO是為了幫助搜索引擎快速判斷網頁的主題與關鍵字的匹配程度(有人卻將這種幫助誤解為漏洞),現在SEO仍然帶有這種色彩,畢竟搜索引擎算法還不透明,技術尚未真正理想智能化,同時還有企業經濟利益因素。不過之所以SEO不好做了,是因為這種幫助對於搜索引擎來說需求量變小了,或者說“漏洞”變少了。SEO也要隨之進步,回歸到我上文所述的真諦中來。

2、任何觀念都會發生轉變,特別是需求增加時

原文提到SEO在人們(潛在客戶)心目中的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就是“作弊、垃圾外鏈、重複內容”,聲名狼藉,慘不忍睹。但我的經驗是,很多客戶根本不知道什麼是SEO,他們唯一想表達的是:我的網站能在百度搜出來,就像xxx網一樣(潛在意思就是排在首頁)。當然,已經有一定網絡營銷經驗的企業或公司,會對此有了解,有的甚至會深入了解,並聘用專職的優化人才。對於第一類剛開始接觸的客戶,他們可能還沒有“聲名狼藉”的SEO的了解,而對於后一類客戶,他們或許知道SEO聲名狼藉,卻更清楚SEO可能帶來效益(潛意識裡知道聲名狼藉的只是SEO中不好的部分),並堅信自己的線上產品經過優化可以最終提高效益。

其實大部分SEOer並沒有陷入原文所說的“同流合污”,而是矜矜業業,所謂“同流合污”之流只是其中的一小股,只不過一顆老鼠死攪渾一鍋湯。但老鼠屎攪渾不了大江大湖。我們這個行業所擁有的,是對未來信息社會的前端認識,不信的話,你可以和周遭只懂得使用網站使用(閱覽)的人對比一二。

SEO目前之所以還處於比較尷尬的地帶,是因為目前的SEO職業大多帶有小作坊式的營業模式。目前區域性的SEO公司基本可以壟斷市場,主要因為優化需求還不夠大,當需求大於供給,這個行業自然會有一個優化產業結構的過程。但絕不是目前這種小作坊式的外包業務。今後的優化更多的是一種內部部門式的數據優化,當然需要和更多的知識融合在一起,併產生分流。一類演化為企業內部的搜索引擎優化(如微博搜索、企業產品管理引擎),一類演化為競爭性搜索引擎優化(競價、推送等)。作為SEOer,更應該研究搜索引擎原理,以幫助信息社會的發展,而非利用漏洞謀取私利。我想真正的大師(也是這個行業錢最多的),不是那些漏洞的利用者,而常常是漏洞的彌補者。

3、通過進入企業內部工作提升個人影響力

我與原文不同的是,提倡SEOer們去企業工作,把SEO的理念帶入企業,幫助企業進入信息優化時代。我們這一代人從小缺乏和別人溝通的能力,(鄙視一下計劃生育,)所以進入企業后擔心和其他部門不能很好的協調,也擔心自己的才華在企業的環境中逐漸被磨滅。我個人認為,任何大師絕對不會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他們大多都有實戰的經驗,而且都有成功的案例。如果你不能克服這些困難,你不可能成為大師。而只有經歷過這一切,你才可能進入到一個新的層次,即原文所說的“顧問”。顧問不是隨便誰都可以當的,沒有真正的實踐經歷和成功案例,你很難建立自己的權威。

進入企業工作也是一個鍛煉的機會,從我上述的推測來看,未來不同的企業內部都會增加online優化這一類的職位,當然不僅僅只有SEO,不過這是基礎性的。而如果擁有實戰經驗,將是一筆財富和一種資本,只有在這種基礎上,成為專家、大師、顧問才有可能。在這個只注重結果的時代,沒有一兩個漂亮的成功案例,永遠都不能成為你口中的”顧問“。可實際上,目前很多SEO企業或個人,都先入為主地把自己首先擺在顧問的地位。

4、SEO人員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在綜合學習和運用網站運營、品牌推廣、內容營銷、創意廣告、社會化營銷方面,我和原文觀點一樣,認為SEO們應該擴大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在online業務上的綜合素質。但我並不贊同原文所說的轉投別派門下的觀點,無論什麼樣的營銷(marketing),都有其各自的特色,這種特質只存在於它身上,脫離了這種特質,就是另外一個行業。SEO行業是有着自己特質的行業,這些特質決定了SEO自己獨特的道路,不是別人,正是自己。但固守陳規就是退步,只有積極進步才能不過時。我個人認為,SEO人員應該在SEO基礎紮實的基礎上,擴展自己對其他營銷方式的學習,取其精華,融合進自己的SEO思路中,在具體的情況中實現具體的目標。

總結

我認為盧鬆鬆博客中的那篇文章從標題上看稍有言過其實,SEO行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但從百度的一些數據報告來看,這個行業正在不斷的擴展,只不過湧入這個行業的人可能正在面臨飽和,而社會的需求又沒有得到刺激。SEO其實要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方面在維持事業漸漸上升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己,另一方面就是等待。我始終相信有一天,SEO將會成為信息社會的一個基礎行業,即使那個時候這個事不再被稱呼為SEO這麼露骨,但我仍然希望在現在這個時候,我們仍然堅定的稱自己SEO!

作者:否子戈;文章來自:嗖錄網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SEO / SEM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