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 | 通過大數據提升製藥行業效率,「諾信創聯」獲IQVIA數千萬元A+輪戰略投資

.. 36氪獲悉,諾信創聯(Naxions)今日宣布完成數千萬元 A+ 輪融資,投資方為昆泰醫藥 IQVIA(原Quintiles),此輪融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等。

IQVIA 源於艾美仕(IMS Health)和昆泰(Quintiles)的合併,IQVIA(紐交所代碼:IQV)是全球領先的信息、創新技術和研發外包服務企業。此次對諾信創聯的戰略投資也是IQVIA在中國境內的第一次投資。諾信成立於 2015 年,專註於為製藥企業提供數字化營銷解決方案。此次融資,諾信與 IQVIA 將連通線上線下醫療數據,將醫生群體的行為數據與葯企銷量數據進行結合與驗證,以此來建立醫生數據庫,提高葯企營銷推廣的效率。

藥品的信息傳遞是葯企營銷推廣的基礎。

對於醫生來說,獲得藥品信息通常有兩個方式: 1. 自主學習; 2. 葯企主動通過各種渠道將藥品信息傳遞給醫生。後者必然離不開「醫藥代表」這一角色。傳統模式中,醫藥代表高頻拜訪醫生的營銷模式顯得低效,在基層市場,葯企面臨著投入產出的挑戰,人力成本高,合規要求嚴格,客戶分散等問題,越來越多的葯企希望藉助大數據更高效地滲透到基層市場。

另外,《藥品管理法》規定處方葯不得在媒介上發佈廣告或者以其他方式進行廣告宣傳,因此,處方藥品的信息無法通過有效的方式傳遞給醫生,傳達的信息包括藥品的理化特性、不良反應、案例等,其次還有藥品研製、生產經營、監督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醫生對於藥品信息的看法和參與度自然會影響處方選擇,其中的因素包括藥品的價格,醫保政策,以及最重要的一點,藥品是否能夠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

諾信創聯看到醫生的經驗性用藥與葯企指南間的信息不對稱:葯企的需求是用更低的成本觸達醫生,並從醫生處獲得藥品的有效反饋。問題的關鍵是,此前提的形成需要精準的醫生畫像,以及需要醫生對藥品有充分的了解。

諾信創聯通過大數據,分析醫生行為,醫生互動記錄,醫生處方偏好等,幫助葯企傳遞學術信息。此間的數據源,一方面來源於爬蟲,大批量獲取互聯網的非/半結構化數據;一方面通過使用導入程序獲取公司內部CRM異構系統的數據。

數據採集后,諾信將結構化的數據進行存儲,按業務需求計算各個維度的數據,得到反映業務狀況的概要統計,再使用機器學習建模,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諾信的合作客戶有輝瑞、阿斯利康、諾華、拜耳等十幾家國際葯企,在符合國際葯企複雜的業務場景外,諾信還需要通過鄧白氏審查 —— 作為國際著名的企業資信調查類的信用管理公司,鄧白氏採集了五十多萬家中國企業的數百萬條信息。諾信需要通過鄧白氏中國風險指數行業標準的審查后才有機會進入國際葯企的供應商名單。

競品方面,Zephyr Health 的業務模型也是為葯企提供數據服務,它從IMS health和Symphony Health Solution等數據交換中心獲取醫生開處方的習慣,並進行數據處理與清洗,Google Venture也有參投。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電腦與科技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