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Wikibon報告,2016年全球大數據市場規模為452.6億美元,細分領域中行業解決方案和應用這兩類細分市場規模為226.5億美元。中科聞歌創始人王磊認為,人工智能最大應用場景之一是海量文本數據挖掘和分析,相比視覺數據,文本數據價值密度高,數據積累條件更成熟,客戶直接效益大,未來單個垂直行業都是千億市場規模。
當企業數據積累已初具規模時,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深度分析並挖掘這些數據,從而為企業業務提供輔助決策。中科聞歌是一家大數據服務商和分析技術提供商,為政府、媒體、企業提供一站式數據服務和大數據平台解決方案。
公司的主要業務是提供大數據分析引擎和技術解決方案,主要客戶為政府、媒體和企業,產品面向輿情、媒體、警務和信息服務等大數據領域,已有公安部、工信部、網信辦、外交部、海關總署、新華社、中國日報社、中央電視台等200餘家大型政企客戶。
公司產品包括了基礎層和應用層,基礎層定位數據資源和NLP處理組件,應用層定位面向行業和領域。
基礎層產品有「聞海」多語言大數據平台和「雅意」深度語義理解平台。「聞海」擁有19個語種、144個國家媒體和社交媒體數據積累,總數據量數十億條,在海外數據積累方面具有優勢。「雅意」包含40餘種文本和自然語言處理組件,既可以開放接口供廠商和系統調用,又支持積木式快速開發和構建大型系統。
應用層產品有面向輿情領域的「晴天」多語言輿情信息分析系統;面向新媒體行業的「雲跡」媒體傳播分析系統和「雲涌」融媒體可視化分析系統;面向公安警務行業的「天鏡」警務大數據分析系統和「智搜」知識圖譜分析平台。其中,「晴天」有面向多個行業的政務版、交通版、企業版、旅遊版、醫衛版、金融版等版本,支持七個外語種的政務輿情數據分析。
公司未來產品方面,中科聞歌團隊設想,基於多語言大數據積累,研發大數據預知全球事件的「渾天儀」,像美國「開源指數」大數據項目所規劃的一樣,「在事情發生之前將記者派往事發地點」,以及研製軟硬件一體化的大數據「實時決策機」,可支持海量多維大數據和複雜模型實時快速處理和計算。
關於核心技術,中科聞歌團隊認為,大數據解析學技術是創業團隊堅持十年的核心技術路線,是解決「從數據到智能」的關鍵,區別於目前大數據公司大多「只重視數據、不重視分析技術突破」。
大數據解析學包括描述性解析、預測性解析和預設性解析三個層次。簡單地說,描述性解析是通過大數據建模和分析技術,描述「現在時態」;預測性解析是透過時空大數據,實現「預測未來」;預設性解析是結合決策技術,得出多種可能性,達到「預設未來」。數據、模型和領域知識積累是不可或缺的,也是中科聞歌的競爭壁壘所在。
公司營收模式為軟件項目開發、產品SAAS服務和決策諮詢報告服務。依託中科院背景,公司承接部委級大客戶軟件項目方面具有優勢,每單數百萬至千萬級;產品SAAS服務主要面向中小客戶和企業客戶,年服務費十幾萬到幾十萬不等;決策諮詢報告按件計費。
公司創始團隊來自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互聯網大數據研究中心,王磊博士和羅引博士是公司聯合創始人,分別擔任公司董事長和CEO,在中科院工作近十年。
學科帶頭人曾大軍研究員兼任公司首席科學家,值得一提的是,曾大軍研究員本科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博士畢業於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也是IEEE Fellow和AAAS Fellow當選者。公司核心技術團隊十餘名博士、二大十餘位名校計算機專業碩士,公司已有百餘人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