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能在你的生活圈之外,但中國的中老年一族,同樣深受互聯網的滲透和影響。
3月19日,由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聯合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發佈《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報告對50歲以上人群的互聯網生活進行了多方面解讀,圍繞「銀髮族」的種種網絡行為、以及如何推動和促進中老年人對互聯網的使用提供了新的視角。
基於大數據和焦點組調研數據,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中老年人的互聯網使用呈現出一些顯著的特徵:
- 第一,中老年人的互聯網應用集中於溝通交流和信息獲取方面。
調查的微信中老年用戶中,75.8%會上網看新聞資訊,超半數(56.6%)可以自己搜索想要獲取的資訊,還有一些中老年人(45.9%)會關注瀏覽微信公眾號文章。超八成都會在微信中發表情包、在朋友圈點贊、接收或分發紅包,近七成會拍攝和轉發小視頻,25%的中老年人會製作手機相冊,20%的人會製作微信表情包。
數據顯示,一些年輕人熱衷的網絡便捷功能漸漸融入到中老年人生活當中,使用手機支付(51.5%)、手機導航(33.1%)和打車服務(25.8%)的中老年人也開始佔有一定比例。
- 第二,中老年人上網時的情感和溝通需求更加突出。數據顯示,中老年人瀏覽網絡內容排名最靠前的是與慰藉心靈、調節情緒有關的心靈雞湯和幽默段子,分別有76.5%和72%的中老年用戶瀏覽了這些主題。
- 第三,中老年人的信息甄別能力需要加強。課題組對互聯網詐騙進行了調研,數據顯示中老年人受騙信息類型排名前三位的是免費領紅包(60.3%)、贈送手機流量(52.3%)和優惠打折團購商品(48.6%)。
「微信目前設有專門的闢謠類公眾號,同時也深入到中老年群體,去探究他們的閱讀喜好,從而在公眾號等產品設計中進行改善,讓真相比謠言跑得快一點。」騰訊公司產業政策部主任陳圓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報告顯示,中老年人與人交流的信息通訊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的網絡安全意識,但是交易能力和信息創造能力偏低,信息甄別能力也較弱。中老年人的網絡安全素養與其社會經濟地位顯著相關,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中老年人的網絡安全素養水平也較強。
第四,認同越高,自信越足,網絡行動能力越強。報告中談到,老年人的互聯網生活表徵和機制更加複雜,這與老年人的生理特徵、生命周期特徵、社會經濟地位有關,也和老年人對互聯網的態度、認知、理解有關。
調研顯示,54.4%的中老年人對互聯網持有開放的認知和態度,而對互聯網和智能手機越認同、對自己能力越自信的中老年人,掌握的手機功能也越多、行動能力也越強,從而受騙的可能性越更低,網絡安全素養更高。
今年3月,騰訊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全國兩會期間曾透露,微信和wechat合併月活躍用戶數突破10億。《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究報告》顯示,在中老年人的互聯網世界,微信已成為最主流的通訊工具。
數據顯示,中老年人不僅將微信作為即時通訊工具,還將其視作表達情感和維繫社交的互動平台,如在微信里發表情和圖片(81.8%)或小視頻(68.9%),在朋友圈與他人互動(81.6%),接收或發微信紅包(83.0%)。
中老年人最常參與的旅遊、運動健身和廣場舞活動中,微信超過了電話和面對面溝通,成為最常用的聯絡方式。
基於對中老年人與互聯網關係的相同理念和期望,騰訊社會研究中心與社科院社會學所牽頭,聯合騰訊瀏覽指數、騰訊產業政策部、騰訊智能創新業務部、光明日報智庫、U40青年文化學者營、清華大學公益慈善研究院助理院長黃真平、北京服裝學院新媒體系主任丁肇辰共同發起倡議,呼籲社會、企業、家庭共同努力,建設「老年人友好型網絡社會」。
騰訊智能創新業務部總監龍梅在發佈會上稱,騰訊已經在醞釀打造整合了騰訊AI技術和內容生態的智能硬件產品與服務,能幫助中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數字時代」,讓他們的互聯網生活也跟年輕人一樣豐富。(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蘇建勛)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