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醫館」獲近2億元B+輪融資,遠程複診沉澱中醫大數據

..

1月4日,互聯網中醫平台小鹿醫館宣布完成近2億元人民幣的B+ 輪融資,投資方為復星同浩資本。本輪融資后,小鹿醫館將進一步擴大平台的業務規模,並通過在線問診平台沉澱的中醫大數據拓展更多服務。 

小鹿醫館的業務主要集中在遠程中醫複診、隨診上,並通過供應商的「智慧藥房」配送藥品到患者手中。目前公司已經建立了物流供應中心,和全國多家供應商合作,監管藥品調配和物流。2017年1月,小鹿醫館建立了全國第一家互聯網中醫院,其平台中入駐醫生目前已有數萬人,大多為一線城市、省會城市中三甲醫院主任、副主任醫師,且半年內醫生留存率可達80%以上。2018 年小鹿醫館預計交易規模將達數百萬人。

相比於近兩年來互聯網醫療行業普遍遇冷,互聯網中醫領域卻依然保持着較好的發展態勢,這和中醫行業本身特點密切相關。

首先,和西醫依賴於醫院中的檢測設備不同的是,中醫更多的是依靠中醫師本人的問診,對機構依賴程度低,所以更便於醫生多點執業,也更適合互聯網醫療模式。

其次,中醫主要解決的是治未病、慢病調理的問題,和急性病症相比,中醫的調理要更長的時間,但是由於醫療資源分佈不均,優質中醫師資源仍然集中在一線城市的三甲醫院、國醫館,通過在線平台可以減少患者頻繁複診帶來的時間、經濟成本的浪費,發揮中醫互聯網平台的價值。

另外,中醫師承擔的更像是「全科醫生」的角色,除了患者本身的複診外,家庭成員的健康問題也都可以通過同一個中醫師諮詢,醫患之間的粘性更強。

當然,中醫互聯網醫療行業同樣面臨低頻、獲客成本高等問題,所以小鹿醫館從最初「重問診」模式切入轉變到遠程中醫複診方向上。張闊表示,優質的中醫師往往自帶患者群體,只是在沒有合適的平台前,醫患只能通過微信群這種方式進行簡單的溝通,現在只是把這些溝通遷移到小鹿醫館平台上。因此,小鹿醫館通過醫生合作,患者的獲客成本基本為零,且複診比陌生醫患間的在線問診更容易建立信任關係,保證安全性。

不過,作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原搜狗搜索首席科學家、國家863計劃帶頭人,小鹿醫館創始人張闊更希望將大數據應用在醫療行業中,這也是小鹿醫館在成立之初就確定的目標。「醫療、金融等都是數據密集型的行業,但在中醫行業中,傳統的中醫診所等較少有規範的病曆數據的記錄,造成數據的浪費,而互聯網中醫平台卻是一個記錄問診、處方等數據的有效工具。」張闊稱。

小鹿醫館基於「中醫十問歌」設計了智能問診單,患者填寫表單既可以節省醫生的問診時間、提升效率,也積累了相對標準的問診數據,再結合醫生的處方、藥品等最終沉澱中醫大數據。基於這些大數據,小鹿醫館將形成「中醫圖書館」,幫助年輕醫生快速提升診療水平,並拓展面向患者的智能化中醫師推薦等多種服務。

隨着《中醫診所備案管理暫行辦法》的出台,中醫診所開設門檻的降低,張闊表示,小鹿醫館還將拓展線下診所業務,打通線上與線下。

據了解,小鹿醫館成立於2016年1月,成立初期獲得來自IDG 和晨興的數千萬A 輪投資,2017年3月獲得來自紅點投資和創新工場的近億元B輪投資


想在手機閱讀更多網絡與創業資訊?下載【香港矽谷】Android應用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