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12月27日報道(文/朱騰飛)
時下,AI已經開始滲透進各行各業,助力傳統行業智能升級、智能轉型,尤其在公共衛生領域中已得到應用,幫助疾控部門提升疾病預防和控制的水平。
12月27日,獵雲網獲悉,平安科技攜手重慶疾控中心發佈智能疾病預測與篩查兩大模型,目前在傳染病預測和慢性病危險因素篩查方面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可以提前一周預測傳染病發生情況,指導民眾進行疾病預防,助力政府部門在相關疾病的防控工作中提升效率,降低疾病預防和控制成本。
據重慶監測數據顯示,應用流感、手足口病預測模型,可以提前一周預測傳染病發生情況,流感和手足口病預測模型的準確率均達到86%以上,高發季預測準確率可達到90%以上;應用慢阻肺智能篩查模型,可大幅減少篩查成本,提高篩查效率。該模型的準確率達到92%。
「宏觀+微觀」深度智能疾病預測
目前,智能疾病預測與篩查兩大模型的研究成果已轉化為《重慶市慢阻肺危險因素智能篩查報告》和《重慶市流感與手足口病預測研究報告》,並在11月19日召開的重慶市疾病預測項目專家評審會中,得到專家高度肯定。
據介紹,重慶智能疾病預測與篩查兩大模型的研究,課題組提出「宏觀+微觀」的深度智能疾病預測方法,整合上萬維度數據因子進行建模,使用了政府平台上採集的城市級數據,同時結合本地疾病防控實際業務經驗和專家知識,更貼近重慶現狀,精確度也顯著高於傳統方法,充分體現了多維數據來源的業務應用優勢和實踐價值。
重慶疾控中心課題組表示,疾病預測項目涉及了疾病防控、臨床醫學、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領域,是一個涉及交叉學科的課題,其研究複雜度和困難度非常高。
接下來,課題組將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四個方面的工作,包括:繼續優化模型,提高傳染病預測和慢阻肺篩查的準確性;擴展更多傳染病種的研究;聯合進行重慶慢阻肺模型和流感、手足口病模型的衛生經濟學價值測算研究;將傳染病預測和慢性病篩查的研究成果落地應用。
科技助力智慧疾控
醫療人工智能通過對醫療大數據的收集分析,可在多個方面提高醫療系統的效率,獵雲網了解到,2016年12月,重慶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重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平安科技成立大數據及AI在疾病防控領域的應用研究項目聯合課題組。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基於重慶市超過2000萬份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以及平安集團的海量外部數據,應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方法,研發了流感、手足口病兩種傳染病預測模型,以及慢阻肺智能篩查模型。
中國平安集團董秘兼品牌總監盛瑞生表示,平安集團旗下平安科技與重慶疾控中心聯合進行的疾病預防控制項目,在傳染病預測和慢性病篩查兩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這些研究成果不僅提升了疾病防控的理論研究和技術水平,更能夠真正應用於民生,幫助基層醫療機構進行慢病篩查,幫助政府醫療管理機構進行傳染病預測和防控。
據悉,平安科技成立於2008年,是平安集團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公司總部設在深圳,北京、上海、成都、南京設有分公司,目前已擁有超過4000名專業IT技術人員和IT管理專家。
在未來幾年,平安科技將依託技術、人才、資金、場景、數據等方面的優勢,藉助眾多全球領先的科技創新及應用,持續發力「人工智能」、「移動互聯」、「雲」、「大數據」等方向,打造先進的IT組織、強化基礎支持核心業務、攜手平安各業務公司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