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註: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逆耳er,作者為廣州天海網絡科技的創始人喻平。他發表了創業公司對手游版號審批問題的看法,以下為文章原文。
致李克強總理:
先自我介紹下,我是廣州天海網絡科技的創始人喻平,一個普普通通的,尚懷有理想的中國公民。公司創業10年了,作為一個沒有投資的遊戲創業公司,經歷了許多風雨,經受了無數次政策的變化,始終努力的堅持着。
當總理髮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時,當「雙創」前所未有地寫入了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予以推動時,我彷彿看到了希望。然而,隨着某有關部門的一道紙文,轉瞬間就讓公司面臨生死存亡,就快要活不下去了。
7月1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佈《關於移動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版號審批問題讓遊戲行業再度陷入泥潭。業內所有人都明白了,手機遊戲也進入了版號審核制的時代,從此之後,獨立遊戲開發者乃至小規模的創業團隊,基本上是死路一條!
為什麼一條審批制就能讓一個行業的創業人都苦不堪言,為什麼就能毀掉一個行業的「雙創」之路?
創業成本被放大,萬眾創新之路被堵
「雙創」政策的引導下,國家對於創業公司出台了許多優惠措施,各地區政府也在實施各種優惠招商政策,支持創業,這些都對創業公司的起步提供了幫助。
但在遊戲行業,版號審批制就無限地增加了創業成本,辦理版號需要的繁瑣流程如下:
辦理版號需要提供資料:
1、著作權證書複印件
2、營業執照副本複印件
3、ICP證複印件
4、出版授權書
5、承諾書
6、出版合同
版號審核流程:
1、出版社:審核時間5-10個工作日(如有修改,修改後出版社複審,複審時間是5個工作日,修改時間不在辦理時間內);
2、出版社到出版局:審核時間15-20個工作日(如有修改,修改後出版局複審);
3、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審核時間40-60個工作日(如有修改,修改後新聞出版總署複審)
如果按以上的流程,一切順利的情況下,審核時間是60-90個工作日,除去雜七雜八的時間,預估至少4-5個月(一個月按20個工作日算)能拿到。我們公司也按規定去申請版號,其中兩個遊戲的版號申請已經過去了9個月,結果了無音信,連修改的通知都沒有過。試問什麼樣的創業公司受得了這樣的審批時間?就算不出意外,這正常的4個月以上的時間是什麼概念呢?4個月產品不上線就能拖死一家創業公司!4個月的審批+2個月上線準備期+3個月的賬期,也就是說,當創業公司正常收到錢是最快也是9個月後了。這麼長的時間段,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就是致命的。讓創業公司乾等着,而且還不一定得到,還不如直接讓他關門得了!在現有的市場情況下,市場競爭激烈,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基本幾個月就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對於一個公司而言,生存必然是首位。然而隨着創業成本的擴大,創新就變成了一個不切實際的想法。萬眾創新,不僅需要大企業的創新,其實更需要大量的中小企業的支持,然而現實如此,大量中小企業為了保證生存,不得不放下創新之路。
離開的人和經濟增長點:
國家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遊戲行業是文化產業的一部分。《2015年中國遊戲產業報告》正式公布了2015年中國遊戲產業相關數據,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遊戲用戶數達到5.34億人,同比增長3.3%;中國遊戲(包括客戶端遊戲、網頁遊戲、社交遊戲、移動遊戲、單機遊戲、電視遊戲等)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1407.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9%。其中移動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達到514.6億,同比增長87.2%。從上看出遊戲行業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遊戲行業具有很強的文化傳播性,發展國有遊戲企業,是屬於文化強國的一部分。
我們本就因為處於劣勢而進行了引進遊戲、引進影視的數量限制,其目的也是在一定時間內保護國內遊戲、影視行業等文化產業發展。然而遊戲行業卻被處處限制,導致了行業的下滑和畸形,看不到能對抗海外遊戲的希望。
如今,卻有越來越多心灰意冷的遊戲企業和創業公司將重心轉向了國外,甚至有不少遊戲相關人才直接離開了中國。行業創造的價值被逐步壓縮。在國家政策不斷吸引人才和企業的情況下,遊戲行業竟然產生了相反的情況,有時候規定比政策更需要謹慎的實施和開展。
遊戲行業的發展給眾多的人民提供了就業機會,版號審批制將帶來企業危機,中小企業將不負重擔被迫關閉。這不是聳人聽聞的,遊戲行業將失業率增加。
做遊戲創業10年,我不願離開我所熱愛的行業,想要看到國內遊戲振興的時代,想要看到這個行業能夠更加健康的發展。我十分支持國家對遊戲的監管,因為國家能夠看到更多,更遠,用最符合國家利益的方式來引導和發展這個行業。但是因為各種情況,卻設置了越來越多的門檻給這個行業不斷的增加負擔,隱隱有壓垮這個行業的趨勢,對於這些門檻和監管方面的問題,我也有些話要說。
遊戲行業監管,政府職能不清:
中央機構編製委員會辦公室文件,中央編辦發[2009]35號文件[中央編辦對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三定」規定]。《「三定」規定》中明確規定了文化部是網游主管部門,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卻偷換概念,仍然在混淆着網絡遊戲出版物和網絡遊戲出版的概念,對網絡遊戲強制實施前置審批。網上出版,泛化出版概念,模糊管理界限,導致部門職責交叉。在文化廳的管理群里,經常看到文化部的管理人員的無奈。
遊戲運營、發行公司,需要具有《文化經營許可證》、ICP證才能經營遊戲運營收費,這些屬於遊戲公司業務經營資質,是必備的。但如果把網絡遊戲在網上運營定義成網絡出版物,那就變成了出版社才應該具有業務經營資質。網絡遊戲是放在服務器上通過網絡下載讓用戶使用,這叫上網運營,就不是出版。《出版管理條例》,對什麼是出版物進行了很明確的規定,而網絡遊戲只要不出光盤就不屬於此列。而實際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進行版號審批制是對網游企業的粗暴干涉!
版號審批制是否存在違法呢?到底誰來監管版號審批制的有關部門呢?是人管?還是法律管?
版號審批製為一些個人和中介提供斂財機會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7月7日首次正面回應「版號審批問題」:版號審批不收取任何費用,不存在任何「加急辦理」通道,明確反對代辦行為。
我看着這些官方式的回答,想笑卻笑不出來。版號審批不收取費用?把責任推到出版社或者中介,是他們收的錢,不是我廣電總局,推得一乾二淨。你要求必須有互聯網出版資質的才能辦理,遊戲開發公司、遊戲運營公司、遊戲發行公司怎麼可能有這資質(98%以上的沒有,創業型公司更不可能有),只有找出版社或者中介進行代辦;然後你有明確反對代辦行為,說代辦屬於違法行為,這不是很可笑的矛盾嗎?然後有說不存在任何「加急辦理」通道,這簡直更是滑稽,為什麼有不少遊戲版號在60個工作日前就下來了?為何我的一個遲遲不批的遊戲,我加了2萬,就立即下來了?
許多中小遊戲公司創業者可能和我一樣,都是懷着一腔熱血想闖出一番名堂。可我們的精力卻無法集中在公司的運營和產品上,大部分時間都不得不花在應對不斷變化的規定上。一個普通的遊戲創業公司,要找出版社、出版局、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來完成一個遊戲的版號審核流程。如果沒有出版許可證的資質,只能尋求他人代辦。一個遊戲公司要和出版社打交道,這難道沒人覺得奇怪嗎?
版號審批制最為嚴重的是自由裁量權了,根本沒有實際的遊戲審查制度,也沒有法律法規來制約,遊戲設計和研發時無規可依。我說你低俗就低俗,我說你遊戲任務不夠就不夠,我說你意識形態有問題,就有問題,這背後都是利益,而且根本沒有法律法規限制。現在遊戲行業的人都算出了上億的代辦版號市場,這得會產生多少的腐敗。從端游時代到手游,不知道腐敗了多少億,給國家造成多少經濟損失了。
版號審批制並未達到監管的目的:
各種經營資質,行政審批的目的,職能部門經常說的「規範市場、促進行業的良性發展」。同樣,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也打着同樣的旗號「為了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和消費者權益,包裝遊戲作品內容導向和質量,促進我國網絡遊戲出版產業健康發展」。那這樣的版號審批制達到了其目的了嗎?顯然沒有,只有增加了企業的負擔。審批很「嚴」,上線監管卻很弱,實際很多公司都是為了應付版號審批,提交版號版本,完全和實際上線運營的版本不同。基本上,尤其大公司的遊戲上線后的版本,根本無人監管抽查。當然審核制度完全不適應市場需求,不合理,才會導致出現這樣的情況。
創業理想被現實拒絕:
普通人的創業,需要背負着全部身家去拼搏,大多數創業者都會先了解行業情況和發展前景,然而如今想在遊戲行業創業的人看到的是什麼?創業成本的提高、大量的「山寨」產品、隨時變化着的規定以及業內人的苦悶與哀嚎。如此的現實,讓許多人駐足、躊躇、離開……
作為遊戲行業創業者,我不禁有以下疑問:
問題一:明確網游遊戲網上運營到底是不是網絡出版物,是不是需要版號。如果不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進行前置審批是不是違法行為。
問題二:如果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是合法的,申請條件是否應該適當放寬,審批流程是否應該減少環節,縮短審批時間。
問題三:版號審批獲得后的遊戲並無實際的監管,大量有版號運營的遊戲實際違反了版號審批的要求。版號審批制也就是根本沒實際解決相應的目的,反而增加了企業負擔,並且產生了腐敗。
問題四:是否應該有相應的法律來進行制約版號審批制帶來的弊端,不能讓相關部門有太大的自由裁量權了。
問題五:存在多部門職能交叉和多重審核機制,每個部門的要求不同,標準不一。
對於遊戲行業的創業問題,對於行業發展,對於以上這些問題我有如下建議:
解決方案:
1、由於網絡遊戲屬於文化產業,應由文化部進行統一管理,審批、監管網絡遊戲,不要存在多部門職能交叉和多重審核機制。
2、放寬審批條件,加強網絡遊戲運營監管。文化部的遊戲備案政策就已經足夠,不需要更多的審批條件。
3、制定一套完全「中國特色」的分級制度來約束勢在必行。用實名制和未成年防沉迷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4、建立合理的遊戲審查監管制度。遊戲的好壞利害,沒有一個合理的定量的統一標準,可以通過遊戲企業的自審、文化部進行監管,為全行業確立可以統一執行的尺度。
鼓勵支持國內遊戲行業的發展,尤其是獨立製作人和創業公司,促進中國自身的文化產業發展。需要的不僅僅是稅收政策上的優惠扶持,我們更需要的是良好的開放環境,萬眾創新才能真正實現。
房價太高,買不起,我可以租!物價上漲,吃不起,我可以少吃!行政審批,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我沒辦法了!做企業十年,為了夢想,付出太多。離婚,欠債,吃不起飯,我都熬過來了。第一次感覺到走投無路,活不下去了!
正文到此結束,寫文章之前,也和公司股東和高管溝通過此事,擔心這篇文章會不會被某部門盯上,會不會給公司帶來滅頂之災,但是不管怎樣,我還是想說出來,都要逼得人要活不下去了,還有什麼不敢說的呢?創業十年,太憋屈了!我做企業的理念就是堂堂正正賺錢,絕不不折手段手段賺錢,做個良心的商人,夢想做百年企業。也許我的夢想在這嚴苛的市場環境中就是個可笑的夢!
我雖然不是黨員,更不是什麼政協委員,就是個草民。但這個不能影響到我對國家的熱愛,對國家的發展的期盼,為國家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這一屆政府給了我更大信心,工商部門將註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同時可以一址多照,並放寬工商登記其他條件。文化部也開放遊戲運營公司不在需要1000萬註冊資本了,就算是遊戲備案也是讓企業能輕鬆去做。各地區政府也在實施各種優惠招商政策,支持創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理職業資格許可,與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相輔相成,須從全局角度考慮」,但是對於網遊行業好像卻要被版號審批制逼到了絕路。
我還活着,我要吶喊,懇求總理救救遊戲行業的創業者!
本文來自獵雲網,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19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