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女王發佈2016趨勢報告 中國正在超越美國

DoNews 6月2日消息(編輯 趙晉傑)6月2日,被巴倫雜誌冠以「互聯網女王」稱號的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在美國Code大會上發佈了2016互聯網趨勢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正在許多數據領域成為互聯網的領袖。

報告指出,全球互聯網用戶已達30億人,滲透率達到42%。14、15年增長均達到9%,增速平穩。中國互聯網用戶總數6.88億人,同比增長6%。印度互聯網用戶總數達2.77億人,超越美國成為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市場。增速可謂瘋狂,14年33%,15年這一數據增加到40%。

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增速放緩。由14年的31%,降至15年的21%。其最大市場亞太地區由14年的35%,降低至15年的23%。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增速也隨之大幅放緩,在經歷5年的高速增長后,從14年28%驟降至15年10%。

美國互聯網廣告增速加大。由2014年的16%上升至2015年20%。這主要得益於移動廣告的飛速增加。2015年移動廣告增速達到66%,遠遠高於台式機廣告的5%。

谷歌+Facebook佔據了美國互聯網廣告增幅的76%。

而在各類媒體和各類廣告支出的對比中,可以看到美國廣告主依然過度依賴於傳統媒體。其在紙媒、廣播、電視端的時間花費佔比達50%,花費佔比65%。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花費只佔到35%。

根據PageFair的數據,使用廣告阻攔軟件的台式機用戶達到2.2億,同比增長16%。移動用戶達到4.2億,同比增長94%。這些用戶主要分佈在中國、印度和印尼。這也對廣告主提出了挑戰。簡單粗暴的廣告模式已經正在被用戶拋棄,如何製作出適合互聯網風格的廣告成為新的挑戰。

電子商務繼續壯大,零售分銷渠道佔到了整體零售額的10%,而2000年這一比例還不到2%。

過去100年中,視頻觀看習慣正在經歷一個演變,直播——點播——半直撥——到如今的實時直播。演變的速度在加快。從1926年直播問世到1999年點播露面,用了73年;而從半直播到實時直播的過渡只花費了兩年時間。

智能手機在日益普及,而且正在趨向同一個配置公式,攝像頭+錄製+創作+消息/共享。

未來,優秀的廣告主和品牌商都在基於攝像頭來錄製故事,進行創作。實時直播平台的魔性崛起,也讓攝像成為剛需標配。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市面上主流手機製造商都在過分追逐攝像功能的原因之一。

消息應用仍在增長迅速,充滿活力。微信、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等用戶數在不斷增加。

而消息應用也正在從簡單的社交對話功能進化出更多的商務辦公需求。如釘釘、微信企業版、LINE等。

打電話已成為企業聯絡最糟糕的方式,社交媒體、聊天工具替補上位。

根據數據顯示,全球移動用戶平均安裝33個應用,每天平均使用12個應用,80%的時間之會花在3個應用上。

語音交互正在成為新寵兒。根據谷歌數據,谷歌語音搜索量較2008年增長35倍以上,較2010年增加7倍以上。國內百度語音2014年第二季度其,輸入增長4倍以上,輸出增長26倍以上。語音正在成為新的計算界面,這一方面是基於方便的需求,用戶解放了雙手和眼睛。另一方面也得益於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的不斷推進創新。畢竟,互聯網巨頭都早已下水。如亞馬遜的Echo、Google Home、微軟小娜等。

全球增長引擎上,1985年全球三分之二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幅來自於北美+歐洲+日本,2015年全球三分之二的國內生產總值增幅來自於中國+亞洲新興市場。

中國互聯網用戶總數已達6.88億人,而BAT佔到了71%的移動互聯網用戶花費時長。

中國未來推進互聯網的發展動力將主要來自於廣告、商務、旅遊和金融服務四大板塊、其發展趨勢都要好於美國。

數據正在構建成為新型平台。從2015年開啟大數據元年之後,圍繞數據的研討就一發不可收拾。在爭奪流量的移動互聯時代,誰擁有了海量數據,那就意味着可觀的現實利潤。越來越智能化的交互語音和機器都需要依託數據說話。

當然,數據安全隱憂也隨之加深。從斯諾登事件、美國竊聽門到蘋果與FBI抗爭,全都是由數據引發。自2013年以來全球範圍內的數據記錄被竊總量已達40億。

根據調查,50%的客戶對數據隱私及公司使用客戶數據的方法表示非常擔憂。集中表現在:數據兜售、數據存儲、數據獲取和個人身份被獲取等四個方面。

我們不得不承認,互聯網的影響力超凡而廣泛,但如何控制和使用,或許我們還只是剛剛起步。

2016互聯網趨勢報告全文鏈接請戳 

http://www.kpcb.com/internet-trends。

分享到Facebook
技術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