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 · 佩吉加盟斯皮尔伯格 VR 文化宅片《玩家一号》剧组

70 岁高龄依旧对 VR 这种前端技术兴致盎然,斯皮尔伯格大爷果然十分会玩

好吧,对于一个好久没去过电影院的宅来说,这事儿确实惊到我了。

根据 techradar 的报道,就在上周末,著名好莱坞导演史蒂文 · 斯皮尔伯格指导的新片《玩家一号》(Ready Player One)引来了一位新的加盟者——曾出演《星际迷航》《碟中谍》系列,以及曾与斯导在《丁丁历险记》一片中合作过的英国演员西蒙 · 佩吉。报道原文声称,西蒙 · 佩吉将在本片中饰演一位担任「VR 世界造物主合伙人」之职的游戏设计师——Ogden Morrow,和诸如泰尔 · 谢里丹(饰演本片男主角 Wade Watts)以及奥利维亚 · 库克(饰演本片女主角 Art3mis——这个拼写我没搞错)这些新生代演员一起,倾力演绎这部充满奇思妙想(或曰脑洞惊奇)的青春科幻大片。

OK,基本情况如上,下面让我们说点主题相关的话题吧:

这书实在太宅了…… 恐怕只有斯皮尔伯格大爷才有那个能力和面子搞好电影改编,诺兰相比之下还是鶸了点

之所以会在我厂这种科技媒体提及这部好莱坞名人出品的商业大片,理由其实非常简单——和绝大多数挂羊头卖狗肉披着硅谷技术皮实为言情伦理肥皂剧的片子不同,作为一本堪称为 Geek 与 Nerd 量身定制的正宗宅书,《玩家一号》的小说原作尽管没有让必不可少的爱情桥段缺席,但平心而论,这部分内容的描写水准基本上和我中学二年级的时候写在硬皮小本子上的私人笔记差不多;相比之下,本书原作者浓墨重彩不吝笔力撰写成文的极客话题与技术描述无疑要精彩太多,而在这些令全球各路书呆子大呼过瘾的桥段中,最精彩的核心无疑就是本文标题中明示的那两个字母——VR,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的虚拟现实技术。

原作 Fans 创作的艺术效果图,幻想中的 VR 系统基本形态与当前虚拟现实主流设备的结构差别不大

那么,《玩家一号》当中的 VR 技术到底有何亮点呢?其实说穿了似乎也称不上惊艳——在原作的描述中,脑机神经接口这种架空科技并未登场,要想在这里体验虚拟现实,头盔显示器、体感手套、触觉紧身衣、万向跑道以及支持整个系统运作的核心主机(按照书中的描述,似乎既有 Console 式的成品设备,也有类似 PC 的 DIY 主机)依旧是不可或缺的整套装备——瞧,这里的幻想完全没有脱离现阶段主流民用 VR 产品的原型构想,对不对?

没错,尽管标题看上去不着边,但这本书确实是一本货真价实的准末世科幻小说

不过,考虑到《玩家一号》的背景被设定成石油资源近乎枯竭且新能源遥遥无期的全球技术发展停滞——好吧,应该是全面衰退——阶段,即便是在距离当下已经过去将近 30 年的 21 世纪 40 年代,VR 技术依旧没能得到全面进化纯属情理之中。无疑,尽管没有经历全球核战这种标准的后启示录灾难洗礼,但在彻底崩溃的国际经济影响下,全球民众依旧无可避免地陷入了时常食不果腹默认蹉跎人生的苟延残喘状态。很明显,在这种尚未彻底完蛋的灰调末日当中,自寻短见和荒野求生似乎意义都不大——尽管日子过得苦了点,但部分最基本的社会机构与福利似乎并未全然失效,至少公立学校依旧开门就是事实;对于众多浑浑噩噩虚度光阴的民众来说,真正匮乏的,是一个生存的目标。所幸,有需求就有市场的基本商业定律在末日依旧奏效,有那么一位天才游戏制作人创造了一部令全球玩家外加一般民众瞠目结舌的网络游戏——《绿洲》。凭借远超世代的设计理念,这部神作迅速笼络了所有互联网用户的欢心,所有人都心甘情愿地戴上了开发商免费派送的 VR 头显和手套(当然,对于资金宽裕的用户来说,量力而行选择质量更好体验更出色的高级设备也是完全可行的)进入了虚拟的「绿洲」当中。很快,这个流光溢彩的虚幻世界就取代了那个荒凉破败的现实世界,全世界的民众都选择了沉浸在虚构的幻象中——至少,在这里他们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生存目标,不是吗?

显然,从这层表象来看,《玩家一号》的基本魅力就在于创造了一个普适范围极广的 VR 生态圈:从蹒跚学步的幼童到虔信上帝的老妪,所有人都能在这个虚幻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从最基本的教育、工作、娱乐到更贴近生活的购物消费与医疗保健,甚至连做礼拜这种信仰行为都可以在《绿洲》当中找到合适的归宿;最令人心驰神往的是,承载这所有一切的 VR 平台技术全然算不上高端前卫,即便是站在现阶段的虚拟现实技术基础上,踮起脚尖我们似乎也能够到《绿洲》的边缘——这一点丝毫没有夸张成分,读过原作便知。

很明显,如果单从产品的角度出发,《玩家一号》描述的虚拟现实未来已经相当引人入胜;但从文化角度来看,这种程度的构想显然不足以支撑起一部电影——然而这全然不是问题,实际上,前面所论述的全部内容都仅仅是这本小说的技术基础,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内涵方面,《玩家一号》的表现同样出类拔萃,成功吸引来史蒂芬 · 斯皮尔伯格这种名震寰宇的王牌导演来指导改编电影就是证明;另一方面,尽管在情节方面丝毫谈不上复杂,但毫不夸张地说, 这本宅味十足的小说确实提出了一个简单粗暴但行之有效的 VR 行业内容解决方案 ——且只要有心推动的话,在现实中实现的概率并非小数。不过,考虑到这部分的内容篇幅明显会更长,不妨留待后日再来继续详细介绍,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由 TECH2IPO / 创见(tech2ipo.com)科技编辑 @坏香橙 原创,转载或使用本文素材进行二次创作请参阅 版权信息

分享到Facebook
技术平台: Nasthon Syst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