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對於一個好久沒去過電影院的宅來說,這事兒確實驚到我了。
根據 techradar 的報道,就在上周末,著名好萊塢導演史蒂文 · 斯皮爾伯格指導的新片《玩家一號》(Ready Player One)引來了一位新的加盟者——曾出演《星際迷航》《碟中諜》系列,以及曾與斯導在《丁丁歷險記》一片中合作過的英國演員西蒙 · 佩吉。報道原文聲稱,西蒙 · 佩吉將在本片中飾演一位擔任「VR 世界造物主合伙人」之職的遊戲設計師——Ogden Morrow,和諸如泰爾 · 謝里丹(飾演本片男主角 Wade Watts)以及奧利維亞 · 庫克(飾演本片女主角 Art3mis——這個拼寫我沒搞錯)這些新生代演員一起,傾力演繹這部充滿奇思妙想(或曰腦洞驚奇)的青春科幻大片。
OK,基本情況如上,下面讓我們說點主題相關的話題吧:
之所以會在我廠這種科技媒體提及這部好萊塢名人出品的商業大片,理由其實非常簡單——和絕大多數掛羊頭賣狗肉披着硅谷技術皮實為言情倫理肥皂劇的片子不同,作為一本堪稱為 Geek 與 Nerd 量身定製的正宗宅書,《玩家一號》的小說原作儘管沒有讓必不可少的愛情橋段缺席,但平心而論,這部分內容的描寫水準基本上和我中學二年級的時候寫在硬皮小本子上的私人筆記差不多;相比之下,本書原作者濃墨重彩不吝筆力撰寫成文的極客話題與技術描述無疑要精彩太多,而在這些令全球各路書獃子大呼過癮的橋段中,最精彩的核心無疑就是本文標題中明示的那兩個字母——VR,也就是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的虛擬現實技術。
那麼,《玩家一號》當中的 VR 技術到底有何亮點呢?其實說穿了似乎也稱不上驚艷——在原作的描述中,腦機神經接口這種架空科技並未登場,要想在這裡體驗虛擬現實,頭盔顯示器、體感手套、觸覺緊身衣、萬向跑道以及支持整個系統運作的核心主機(按照書中的描述,似乎既有 Console 式的成品設備,也有類似 PC 的 DIY 主機)依舊是不可或缺的整套裝備——瞧,這裡的幻想完全沒有脫離現階段主流民用 VR 產品的原型構想,對不對?
不過,考慮到《玩家一號》的背景被設定成石油資源近乎枯竭且新能源遙遙無期的全球技術發展停滯——好吧,應該是全面衰退——階段,即便是在距離當下已經過去將近 30 年的 21 世紀 40 年代,VR 技術依舊沒能得到全面進化純屬情理之中。無疑,儘管沒有經歷全球核戰這種標準的后啟示錄災難洗禮,但在徹底崩潰的國際經濟影響下,全球民眾依舊無可避免地陷入了時常食不果腹默認蹉跎人生的苟延殘喘狀態。很明顯,在這種尚未徹底完蛋的灰調末日當中,自尋短見和荒野求生似乎意義都不大——儘管日子過得苦了點,但部分最基本的社會機構與福利似乎並未全然失效,至少公立學校依舊開門就是事實;對於眾多渾渾噩噩虛度光陰的民眾來說,真正匱乏的,是一個生存的目標。所幸,有需求就有市場的基本商業定律在末日依舊奏效,有那麼一位天才遊戲製作人創造了一部令全球玩家外加一般民眾瞠目結舌的網絡遊戲——《綠洲》。憑藉遠超世代的設計理念,這部神作迅速籠絡了所有互聯網用戶的歡心,所有人都心甘情願地戴上了開發商免費派送的 VR 頭顯和手套(當然,對於資金寬裕的用戶來說,量力而行選擇質量更好體驗更出色的高級設備也是完全可行的)進入了虛擬的「綠洲」當中。很快,這個流光溢彩的虛幻世界就取代了那個荒涼破敗的現實世界,全世界的民眾都選擇了沉浸在虛構的幻象中——至少,在這裡他們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生存目標,不是嗎?
顯然,從這層表象來看,《玩家一號》的基本魅力就在於創造了一個普適範圍極廣的 VR 生態圈:從蹣跚學步的幼童到虔信上帝的老嫗,所有人都能在這個虛幻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從最基本的教育、工作、娛樂到更貼近生活的購物消費與醫療保健,甚至連做禮拜這種信仰行為都可以在《綠洲》當中找到合適的歸宿;最令人心馳神往的是,承載這所有一切的 VR 平台技術全然算不上高端前衛,即便是站在現階段的虛擬現實技術基礎上,踮起腳尖我們似乎也能夠到《綠洲》的邊緣——這一點絲毫沒有誇張成分,讀過原作便知。
很明顯,如果單從產品的角度出發,《玩家一號》描述的虛擬現實未來已經相當引人入勝;但從文化角度來看,這種程度的構想顯然不足以支撐起一部電影——然而這全然不是問題,實際上,前面所論述的全部內容都僅僅是這本小說的技術基礎,在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內涵方面,《玩家一號》的表現同樣出類拔萃,成功吸引來史蒂芬 · 斯皮爾伯格這種名震寰宇的王牌導演來指導改編電影就是證明;另一方面,儘管在情節方面絲毫談不上複雜,但毫不誇張地說, 這本宅味十足的小說確實提出了一個簡單粗暴但行之有效的 VR 行業內容解決方案 ——且只要有心推動的話,在現實中實現的概率並非小數。不過,考慮到這部分的內容篇幅明顯會更長,不妨留待後日再來繼續詳細介紹,我們下次再見。
本文由 TECH2IPO / 創見(tech2ipo.com)科技編輯 @壞香橙 原創,轉載或使用本文素材進行二次創作請參閱 版權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