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程式和设计,自然而然会想到营销(Marketing),可是Startup需要的营销和拥有很多资源的大公司不一样,PR、媒体曝光、办活动都不是营销的主要工作。
和两家硅谷B2B公司Yesware和Insightly的营销副总裁(VP Marketing)聊过,她们不约而同地说内容是最好的营销骨干,没有内容,Social Media和SEO也只是空谈。内容和产品同等重要——尤其是B2B行业。如果能做出一手好内容,不懂程式或设计也有一堆Startup抢着要。
好的内容只有一个重点,就是必须能解决用户某些难题;或者能帮助用户达到某些目标。以Social Media管理服务Buffer为例,用户使用Buffer解决管理多个Social Media帐户的难题。而Buffer的Blog也针对其他Social Media相关问题做了资料搜集与分享(例如如何同时管理多个Instagram帐户),除了用文章即时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无法有效管理多个Instagram帐户)外,也进一步深化“Buffer是Social Media专家”的形象。
只要该问题还存在,那解决问题的文章就可以继续发挥功效:遇到相关问题的人会在Google找到该文章;客户服务会把该文章传给有疑问的客户;销售人员在会面后把文章传给有相关问题的潜在客户等等,可以达到一鸡几味(一文几用)的效果,持续性绝不比产品差,甚至可说是产品的一部份。
打造内容和打造产品一样是苦力活,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改善,唯一不同的是打造产品是写给机器看(然后显示给用户看)的语言,打造内容则是写给人看的语言。你如果不懂得和机器沟通,就必须懂得和用户沟通。
“了解用户”是句废话。除了做内容外,做产品、做营运、做CEO也需要了解用户。做客服、做销售是最直接了解客户的渠道,就算无法面对面沟通,至少也要读他们的投诉Email和App Store上面的Review。
不了解用户的营销就会做出“自嗨”的内容,最常见的是各大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单张——大都沦为废纸,因为那些内容不是用户所关心的(有听说银行和保险公司不断地营销只是为了让员工安心)。或像某些公司胡乱分享网络上的笑料,和公司本业无关,赚了点击坏了形象,而且效果不长久,因为和用户有兴趣知道的内容不一致——除非笑料就是本业(如9GAG)。
好公司如Buffer会集中在讲述他们的用户(其他科技Startup)所关心的事上:Social Media、公司文化等等。The Netflix Tech Blog之类的不在此限,那些内容的目的是招聘,并非吸引新用户。
决定制作什么内容是一个恒久远的问题。很多灵感都是来自用户常问的问题,这种内容的重用度很高,客服和销售都能在工作时引用。
很多时候作者在制作内容前甚至对那领域也不是很熟悉,从竞争者、同业和相关研究结果中提取有用的资料成了很重要的技能,把散落在四处的碎片消化后组成一篇更易理解的文章、短片——听起来和写程式差不多。久而久之自然能集各家大成,一跃成为该行业的专家。
访问活跃用户写成故事也是一个常见的方法,对B2B的Startup尤其有效。很多潜在用户看见某些他们认识的好公司也是你的用户,几乎就能直接决定加入行列,口碑就是最直接的销售方法。销售人员也能省下不少口水,因为可以直接把用户故事分享给其他潜在用户看。
如果工程团队能够提供协助,从自己的用户和产品数据中挖出有趣的独家内容更能让人印象深刻。我到现在还记得2年多前看过这个:美食外卖公司Eat24分享如何在成人网站上卖广告并且获得丰富回报,附带分享一些有趣的数据(例如全美国最“饥渴”的5大城市)。
文章是主流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不过说文章是起点则毫不为过。一篇文章可以变成图片(Picture)、短片(Video)、短句(Quote),如果数据够多的话还可以做成资讯图(Infographic)。
有一定数量的内容后,可以把多篇相同主题的文章集合起来做成E-Book,或者举办Webminar深入分享该主题,延续一鸡几味的内容营销精神。
不懂设计、制片也没关系,现在有很多服务提供相关帮助(当然大都要付钱),例如Piktochart的资讯图制作服务,GoAnimate的短片制作服务等等。到头来,最重要的还是要确保内容真的有用。
很多人认为内容营销最重要的是制作优质内容,好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有效地把内容传递给相关受众更是关键,而且大多要花上更多时间。最常见的渠道有Google和各大Social Media(Twitter、Facebook等),相应也就需要SEO和营运Social Media的技巧(各自可以再写一篇长文,不在此详述)。
付费推广(Facebook Ads、Google AdWords等)也是其中一条渠道,不过更需要各种测试以避免花错钱买错用户--钱对Startup来说花不起。
另外比较“非正规”的渠道则是到相关问题的讨论点如Quora、HackerNews留言(要小心别硬销 Hard sell),或者把文章发在其他类似的Blog里(要花很多时间和那些Blog的负责人打好关系),背后理念很简单:去用户出现的地方拼命刷存在感。
没人能一步把整个流程做到完美。和做产品一样,做内容也需要持续投入时间和改善。像是测试什么格式的标题能吸引更多的浏览量,或什么类型的内容在哪个渠道特别有效等等。
最重要的是Common Sense和虚心接受市场所给予的讯号:反应好--扩大规模做下去;反应不好——改善后(例如改个标题或形式,长文变短句之类),另找个传递渠道试一下。
别因为大家都用Facebook就死也要在Facebook上推广产品,那里不一定是你的用户聚集的地方。
好的内容创造者(推广者)和好的工程师一样难找,有人说过非技术创始人在Startup初期只能为工程师叫外卖,我却觉得能做好内容的创始人甚至比技术创始人更难找。初期的产品不难做,更难的是把初期的产品和讯息传递出去,而且还要做得非常有效不断一鸡几用。
这是我首次分享“硬内容”,有用的话希望你用Email(kl@fireinbelly.com)、留言或任何方法(Like也好)让我知道,好让我有动力继续分享各种Startup相关的硬内容。除此之外,我也在Medium练习用英文写硬内容,有兴趣可以Follow交流一下。